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趾高气扬

趾高气扬

高高地举步,神气十足,形容傲慢不谦,得意忘形的样子。公元前699年,楚武王派屈瑕进攻罗国。楚国大夫斗伯比在送屈瑕出师回来的路上,对给他驾车的马夫说,他这次伐罗,肯定会失败。你看他走路,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心性浮躁,能不败吗?回来见楚王说,一定要增加军队,楚王没有答应。结果,屈瑕进攻罗国时,因为遭到罗国和卢戎夹击而大败,屈瑕也被迫自杀。

【出典】:

左传·桓公十三年》:“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者曰:‘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楚子辞焉”。

【例句】:

清·孔尚任《桃花扇》:“旧黄扉,新丞相,喜一旦趾高气扬,廿四考中书模样。”


并列 趾,脚。高高举步,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的样子。语本《左传·桓公十三年》:“楚屈瑕伐罗,斗伯比送之。还,谓其御曰:‘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万宏伟《百年嫂娘》:“宋根旺两手一背~地说:‘神在心中,无方可破,除祛心神,不攻自破。’”△贬义。多用于描写狂妄自大的神态。→不可一世 ↔谦虚谨慎。也作“足高气扬”、“足高气强”。


【词语趾高气扬】  成语:趾高气扬汉语词典:趾高气扬

猜你喜欢

  • 铜驼棘

    同“荆棘铜驼”。清归庄《姑苏台》诗:“麋鹿来游未足悲,索生曾见铜驼棘。”

  • 免俗未能

    源见“未能免俗”。谓依然受习俗所缚。宋范成大《胡宗伟罢官改秩》诗:“君言薄官淡无味,免俗未能聊复尔。”

  • 窃簪之臣

    《淮南子.道应训》:楚将子发(或作子反)喜欢宴请有某种特殊本领的人。楚有善于偷窃的人往见子发,子发以礼待之。不久,齐伐楚,楚军败,齐军愈强。楚大夫计尽,善偷者自愿效力,先偷得齐将军之帷,再偷其枕,三偷

  • 长笛邻家

    源见“山阳笛”。谓感旧兴怀。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长笛邻家乱愁思,昭州词翰与招魂。”【词语长笛邻家】  成语:长笛邻家汉语大词典:长笛邻家

  • 饥止一箪食

    同“饥食一箪”。唐白居易《寄张十八》诗:“饥止一箪食,渴止一壶浆。”

  •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本谓别国的贤才可以为本国的辅佐,好象别的山上的石头可用来作琢磨玉器的砺石一样。后则用以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的外力,一般多指朋友。周宣王时期,有一首劝宣王广求异才的诗歌。诗中说,仙鹤鸣在水泽里,声音闻

  • 一过不父

    《左传.昭公二十年》:“费无极言于楚子曰:‘建与伍奢将以方城之外叛,自以为犹宋、郑也,齐、晋又交辅之,将以害楚,其事集矣。’王信之,问伍奢。伍奢对曰:‘君一过多矣,何信于谗?’王执伍奢,使城父司马奋扬

  • 三接

    《周易.晋卦》:“康侯因锡马藩庶,昼日三接。”唐.孔颖达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三接”指旧时皇帝对所亲近的宠臣,一日之间接见三次之多。后因用为大臣受到宠

  • 没齿无怨言

    没齿:终身。 终身没有怨恨的话。 表示出自内心的顺服。语出《论语.宪问》:“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资治通鉴.魏纪.明帝青龙二年》:“习凿齿论曰:‘昔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没齿而无怨

  • 凤求凰

    唐.欧阳询等编修《艺文类聚》卷四十三引汉.司马相如《琴歌》:“相如游临邛,富人卓王孙家,有女文君新寡,窃于壁间见之。相如因以琴歌挑之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通凰)。有艳淑女在此房,何缘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