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

源见“扬汤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明戚元佐《议处宗藩疏》:“谚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叶圣陶《城中》:“这当然可以,可以。不过,根本的对付方法,还在釜底抽薪。”


偏正 釜,锅。薪,柴草。从锅底下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语本《吕氏春秋·数尽》:“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啊?’丁晓想不到对方来了个~,怔住了。”△用于解决问题方面。→斩草除根赶尽杀绝 ↔扬汤止沸 抱薪救火。


解释釜:古代做饭的炊具,盛行于汉代,相当于现代的锅。薪柴火。把锅底的柴火去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汉书·枚乘传》:“欲汤之(cānɡ,凉),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枚乘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江苏淮阴人,曾经做过吴王刘濞掌管诏策文书的郎中官。枚乘在刘濞发动七国叛乱前,曾上书谏阻他起兵,叛乱中,又劝谏他罢兵,吴王均不听从。后来,吴王的叛乱被平定,而枚乘也由此出名。

在谏阻吴王刘濞叛乱的奏疏中,枚乘说:“有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讨厌自己的脚印,但是他反倒倒退着走,这样一来脚印更加多而影子也更加明显。他不知道依傍着阴处停驻不动,就会没有影子和脚印。要想不让别人听道,不如自己不说;要想不让别人知道,不如自己不做。想让热水变凉,假如一个人在烧火加热,即使有一百个人从锅里舀起开水再倒回去,以制止水的沸滚而让它变凉,也没有用,还不如停柴止火有效果。不懂得从那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只在细枝末节处考虑,就根本没有用处。”又说:“种植和养殖这样的事情,虽然一时半会儿看不见种养的对象变高变大,但它总有变高变大的时候;积累美好的道德和品行,虽然一时半会儿看不见它的好处,但总有有用的时候;背弃信义和道理,虽然一时半会儿看不见它的坏处,但总有让您灭亡的时候。我希望大王您三思而后行,这些都是千百年都不变的道理啊。”吴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枚乘就离开他,去了梁国。

近义抽薪止沸

反义扬汤止沸

例句

仅用单一的治安管理手段来治理市场,是扬汤止沸;用经济手段开发市场,建立有序的经济秩序,才能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词语釜底抽薪】  成语:釜底抽薪汉语词典:釜底抽薪

猜你喜欢

  • 言瑞

    《左传.襄公九年》:“信者,言之瑞也。”后以“言瑞”谓守信之言。唐李商隐《为安平公兖州奏杜胜等四人充判官状》:“右件官文囿驰声,宾阶擅美,口含言瑞,身出礼门。”【词语言瑞】   汉语大词典:言瑞

  • 丞相阁

    借指礼待宾客的处所。唐孟浩然《荆门上张丞相》诗: “召南风更阐,丞相阁还开。” 参见:○东阁吏

  • 翔鳣应符

    源见“三鳣集”。指登公卿高位的吉兆。唐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于是翔鳣应符,观光上国;飞龙成卦,利见大人。”

  • 化邓

    源见“夸父逐日”。指古代神话夸父逐日、杖化邓林事。唐孟郊韩愈《纳凉联句》:“化邓渴且多,奔河诚已悫。”【词语化邓】   汉语大词典:化邓

  • 白首如新

    同“白头如新”。宋 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倾盖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择所安。孟德视仆,岂惜此尺寸之土哉,特以公非所托故也。”见“白头如新”。【词语白首如新】  成语:白首如

  • 梦羊

    源见“羊踏菜园”。戏称平日生活清苦,偶得荤腥美食。明 孙仁孺《东郭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便教俺那侍妾每准备着开筵,咱脏神儿敢梦羊,你兽人儿尽给鲜。”

  • 辽天鹤

    同“辽东鹤”。唐李白《题许宣平庵壁》诗:“窥庭但萧瑟,倚杖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词语辽天鹤】   汉语大词典:辽天鹤

  • 峻极于天

    见〔嵩高维岳,峻极于天〕。

  • 弩末

    源见“强弩之末”。喻指力量已趋衰弱。黄人《〈钱牧斋文钞〉序》:“起视斯文之坛坫,七子已成弩末。”亦喻馀暇,馀力。明胡应麟《诗薮.宋》:“彼训诂六经,业已并兼千古,弩末刃馀,复暇及此,才岂易企!”或喻事

  • 还家绣衣

    源见“衣绣夜行”。旧时指中功名或居高位返回家乡。明高启《死亭湾》诗:“一旦谒帝阍,还家绣衣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