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岁
指了解年景好坏、收成丰歉。《战国策.齐策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指了解年景好坏、收成丰歉。《战国策.齐策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新唐书.杜牧传》:“刘从谏守泽潞,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亡术,复失山东,巨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后因称
源见“荆钗布裙”。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聊斋志异.凤仙》:“太过奖矣!此即山荆也。”清 洪楝园《后南柯.伐檀》:“昨夜山荆自隔江檀梦国回来,探知邻国狡谋,十分利害。”【词语山荆】 汉语大词典:山荆
借指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茅盾《<新绿丛辑>旨趣》: “一个写作者对自己呕心血的成果的宝爱,本为人人所同,而脱稿后求能与世相见,嘤鸣求友之心,亦人人所共有。”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
同“露白地牛”。宋黄庭坚《作浩然词赠何造诚》诗:“无钩狂象听人语,露地白牛看月斜。”【词语露地白牛】 汉语大词典:露地白牛
见“韫椟而藏”。明·何景明《七述》:“有应世之大人……处则~,韬曜含光。”
自身不按道德行事,要求妻子履行道德是不可能的, 表示自身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语出《孟子.尽心下》:“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赵岐注:“身不自履行道德,而使人行道德,虽妻子不肯行之,言无所
源见“焚书坑儒”。指秦始皇焚书,实行愚民政策。宋苏轼《石鼓歌》:“扫除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当年何人佐祖龙,上蔡公子牵黄狗。”
《左传.襄公四年》:“昔周辛甲之为太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于《虞人之箴》曰:‘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
唐.曹松《己亥岁》:“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这首诗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一将功成万骨枯”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将自己的荣华富
源见“访戴”。指寻访好友的雅兴。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