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闻足音

闻足音

庄子.徐无鬼》:“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流人,被流放的人)?去国数日,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朞年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夫逃虚空者,藜藿柱(塞)乎鼪鼬之径,踉(跳跃)位其空,闻人足音跫(音qióng脚步声)然而喜矣。”

庄子此番话的意思是说,被流放到边远地方的人,刚离家几天,忽在异地碰到熟人,便感到高兴;日月稍久,思乡渐深,见到原在国中见到过的人,亦觉欣慰;及至离家一年,思念弥深,只要见到好似是乡里人,也会欢喜异常。如果是逃避战乱饥荒、离乡背井之人,思恋之情,更为深切,只要听到行人的脚步声,犹自欣喜。至于兄弟亲眷謦欬言笑之声,那就更不必说了。庄周以此为喻,说明在耳目长久闭塞的君主面前,如果说出质朴的真言,那他一定是会乐于倾听的。后因以“闻足音”用为思念亲友,盼人来访的典故。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十五《久雨道怀》:“闲居念亲友,所愿闻足音。”


猜你喜欢

  • 秦坑

    源见“焚书坑儒”。指秦始皇坑儒事。泛指统治者对儒生的镇压手段。唐张说《奉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学士序》:“乃命学者缮落简,缉遗编,纂鲁壁之文章,缀秦坑之煨烬。”宋周密《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相与提携

  • 涓人致马

    源见“千金市骨”。指战国时燕昭王招贤事。涓人,古代宫中担任洒扫清洁的人。亦泛指亲近的内待。元傅若金《送张秀才北上赴海》诗:“涓人解致千金马,卜史工占蜀客槎。”

  • 柳营

    同“细柳营”。唐卢纶《送从叔程归西川幕》诗:“群鹤栖莲府,诸戎拜柳营。”【词语柳营】   汉语大词典:柳营

  • 虫出

    谓人死数日后,就有尸虫生出。指代人死。《史记.齐世家》:“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及桓公卒,遂相攻,以故宫中空,莫敢棺,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桓公: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词语虫出】 

  • 赋登楼

    源见“王粲登楼”。谓客游思乡。宋苏轼《次韵答邦直子由》之五:“无事会须成好饮,思归时欲赋登楼。”

  • 秀色可餐

    《文选》卷二八陆士衡(机)《日出东南隅行》诗:“美目扬玉泽,蛾眉象翠翰。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此是描写秦氏女罗敷的美貌。《山堂肆考.美妇》引《南部烟花录》:“隋炀帝每视御女吴绛仙,谓内侍曰:‘古人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反:违反。是:这个,指誓言。不思:不考虑。已:罢了,算了。 违背誓言你既不顾,那也就算了吧。 表示对不守信誓者的决绝之辞。语出《诗.卫风.氓》:“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黄侃《论

  • 盐辎

    同“太行盐车”。辎,古代的一种车。宋苏轼《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均为人所劳,何必陋盐辎!”【词语盐辎】   汉语大词典:盐辎

  • 青云心

    源见“青云自致”。指远大的志向。唐白居易《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二十四先辈昆季》诗:“岁月徒催白发貌,泥涂不屈青云心。”【词语青云心】   汉语大词典:青云心

  • 潸焉出涕

    潸焉:犹“潸然”。泪流貌。涕:眼泪。 眼泪汪汪流出。 形容悲伤的样子。语出《诗.小雅.大东》:“睠言顾之,潸焉出涕。”黄侃《吊汪容甫文》:“当其生时,独罹阨困,至于壶飧感义,鼓瑟伤心,斯可为潸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