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族类:原指同族,后指同类,同帮。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指不属于自己同类之人,和自己有着根本的利害冲突。公元前587年,鲁成公出访晋国,由于受到晋景公的慢待,回国后,打算倒向楚国。季孙行父劝阻他说:“不行,晋国虽然无道,但不能背叛。国家广大,臣下和睦,而且靠近我国,诸侯也听他的命令,是不能同他对抗的。周文王的太史官佚说过这样的话,不是我们同族的人,是不能与我们同心的。楚国虽然广大,并非我们的同族,怎么会爱我们呢?”鲁成公听了,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出典】:

左传·成公四年》:“秋,公至自晋,欲求成于楚而叛晋。季文子曰:‘不可。晋虽无道,未可叛也。国大臣睦,而迩于我,诸侯听焉,未可以贰。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公乃止。”

【例句】:

房玄龄《晋书·江统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其他 不是同族的人,和我们不是一条心。原指对异族的疑忌。后也用以指责排斥异己的宗派活动。《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公乃止。”杜预注:“字,爱也。”朱自清《爱国诗》:“一是忠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所谓‘~’。”△多用于关系方面。也作“非我族类”。


【词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成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汉语词典: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猜你喜欢

  • 云长勇

    《三国志.蜀书.关羽等传赞》:“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三国蜀大将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县人。在曹营时,曾斩袁绍将颜良,封汉寿亭侯。后拜前将军,攻败曹仁,威震华夏,称“万人敌”。后用为颂战将

  • 东平献颂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汉明帝永平〕十五年春行幸东平……帝以所作《光武本纪》示苍,苍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帝甚善之。”后因以“东平献颂”为宗室歌颂帝德的典实。《三国志.中山恭王衮传》:“昔唐叔

  • 郜鼎在庙

    《春秋.桓公二年》:“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周公庙)。”《左传.桓公二年》:“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非礼也。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

  • 存家笏

    源见“魏公笏”。表示先辈政绩卓著和家世荣显。清钱谦益《瞿五丈星卿挽词》之三:“存家笏是先朝赐,誓墓文应后世传。”

  • 生尘甑

    源见“甑尘釜鱼”。形容贫居乏食。宋范成大《春寒即事留游子明王仲显》诗:“笑我生尘甑,惭君有意袍。故人能少驻,门径久蓬蒿。”

  • 蜩螗沸羹

    蜩螗(tiáo táng条唐):蝉,俗名知了。沸:开水翻腾。羹(gēng更):浓汁汤。指像汤汁开锅那样嘈杂纷扰。 陆润庠(1841-1915年),字凤石,元和(今江苏苏州市)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

  • 还珠守

    源见“合浦珠还”。指清廉有政绩的地方官。守,太守。唐杜牧《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词语还珠守】   汉语大词典:还珠守

  • 述作究天人

    《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司马迁《报任安书》:“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词,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述作”即著书,

  • 歌拂燕梁

    源见“馀音绕梁”。形容歌声美妙动听,经久不息。宋韩淲《浣溪纱.夜饮潘舍人家有客携家妓来歌》词:“歌拂燕梁牵客恨,醉临鸾镜怕人看。”

  • 乘槎犯斗

    同“乘槎河汉”。明陈汝元《金莲记.就逮》:“每举笔而凌云,似乘槎而犯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