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绣衣持斧”。本指汉暴胜之绣衣持斧巡视州郡,执法严峻。比喻大权在握。明王世贞《哭李于麟一百二十韵》:“万蚁率归膻,暴斧犹拈手。”【词语暴斧】 汉语大词典:暴斧
初唐诗人上官仪所创的诗体。适合宫廷的需要,为当时士大夫所效法。《旧唐书.上官仪传》:“本以词彩自达,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斅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斅:通“学”。【词
同“华亭鹤唳”。宋刘克庄《贺新郎.二鹤》词:“此老生平哀大陆,到末梢,始忆华亭唳。”清顾炎武《哭顾推官》诗:“一身更前却,欲听华亭唳。”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附陈琳、阮瑀事“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裴松之注引《典故》:“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音xī,迅疾)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
舳(zhú竹):船尾部持舵处。舻(lú芦):船前部刺棹处。形容船多,首尾相接,千里不绝。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冬,武帝南巡到浔阳(今江西九江),登船游览,船队千里相接,一直到接近枞阳(今安徽桐城
同“隐若敌国”。宋阳枋《谢交割启》:“兹盖伏遇某官,贯日之忠,浑身是胆;隐然敌国,咸称细柳之真;贤若长城,岂类棘门之戏?”见“隐若敌国”。宋·阳枋《谢交割启》:“兹盖伏遇某官,贯日之忠,浑身是胆;~,
明沈德符《野获编.列朝二》载:明太祖朱元璋初,定大朝会正殿为奉天殿,于皇帝所执大圭上刻“奉天法祖”四字,与臣下诰敕命中必首称“奉天承运皇帝”。后遂以“奉天承运”相沿成为皇帝敕命中的套语。《金瓶梅词话》
源见“老莱娱亲”。指父母高堂。宋无名氏《满江红.寿富者七十》词:“愿彩庭、岁岁捧霞觞,倾仙液。”
同“乘槎客”。查,同“槎”。唐孟浩然《岁暮海上作》诗:“借问乘查人,沧洲复谁在?”
《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后因以“夏虫语冰”为典,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清王韬《六合将混为一》:“不审倚伏之机,不明顺逆之故,是犹醯鸡处瓮,别有一天;夏虫语冰,莫知其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