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饰混沌

饰混沌

源见“凿窍”。比喻改变本来的自然面目。《南史.沈麟士传》:“明府德履冲素,留心山谷,是以被褐负杖,忘其疲病。必欲饰混沌以蛾眉,冠客于文冕,走虽不敏,请附高节,有蹈东海死耳,不忍受此黔劓。”


猜你喜欢

  • 自倒中郎屣

    源见“倒屣延宾”。谓热情迎客。清孙枝蔚《喜周元亮司农生还次龚孝升总宪韵》之十:“自倒中郎屣,公然四座惊。”

  • 诜诲

    源见“螽斯”。指使人不妒忌的教导。宋沈遘《长寿县太君魏氏墓志铭》:“维讽诜诲,克绍厥美,宜其子兮。”【词语诜诲】   汉语大词典:诜诲

  • 引足救经

    用拉脚的方法来救上吊的人。比喻行为与效果相反,距离目标越远。引:拉。经:缢。《荀子.仲尼》:“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伏:伏于地。咶( ˙ㄕ shi 式):通“舐”,舔;“伏而咶天”,亦喻

  •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大雪封山,高士闭门而卧;疏林映月,美人倩妆而来。 前句用汉代袁安故事。袁安在洛阳,大雪时闭门僵卧,门外雪深数尺。后句用隋代赵师雄故事。赵师雄过罗浮山,天寒日暮,见树林中有酒家,一美女淡妆素服出来接客

  • 五尺之童

    省称“五尺”。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代的尺短,故可称“五尺之童”。《孟子.滕文公上》:“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贾:同“价”。【词语五尺之童】  成语:五尺之童汉

  • 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表示只要作了坏事,终究会被人发觉。语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后多引作〔若要不知,除非莫为〕。《三国演义》五四回:“国太曰:‘若要不知,除非莫为。满城百姓,

  • 作茧自缚

    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本谓蚕老吐丝结茧,将自己包在其中。后以喻人做事自陷困境。鲁迅《华盖集.答KS君》:“于是从他的行为上感到失望,发生不平,其

  • 白起坑降

    源见“长平之祸”。指白起大批杀戮降卒。唐李瀚《蒙求》:“娄敬和亲,白起坑降。”

  • 谢家春草

    同“谢池梦草”。宋晏幾道《点绛唇》词:“湖上西风,露花啼处秋香老。谢家春草,唱得清商好。”

  • 鱼与熊掌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后因以“鱼与熊掌”比喻俱为所欲,不能兼得而又难于取舍之物。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九》:“那两个‘鱼与熊掌’,虽并为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