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鸣珂里”。尊称他人故里。元 张?《踏莎行.题破窗风雨图和王筠庵韵》词:“碧疏吹溜湿灯花,客卿无梦寻珂里。”【词语珂里】 汉语大词典:珂里
源见“东山再起”。谓隐居。《玉支机》三回:“晚生久知老先生东山养望,不敢轻来动静。”
宋代欧阳修、宋祁《新唐书.马周传》:“留客汴,为浚仪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唐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倍受冷落。后世常用此典故喻怀才不遇、英雄失路
参见:秦氏女
《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谓一个先唱,一个和声,形容两人感情相通。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呼应。《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自此一倡一和,渐渐情熟,往来不绝。”并列 和,应和。
《隋书.高祖纪上》:“〔高祖〕为人龙颜,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后因以“王在掌上”表示有帝王相。清邹容《革命军》一章:“此自秦以来,所以狐鸣篝中、王在掌上、卯金伏诛、魏氏当途、黠
意思是情况不妙,别无良策,唯有一走了事。《南齐书.王敬则传》:“敬则仓卒东起,朝廷震惧。东昏侯在东宫议欲叛,使人上屋望,见征虏亭失火,谓敬则至,急装欲走。有告敬则者,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源见“乘轩鹤”。喻无功而受禄的人们。亦用以咏鹤。清 韩韫玉《咏鹤》:“不随卫国乘轩队,稳卧松巅梦太清。”
《南史.鱼弘传》:“弘尝谓人曰:‘我为郡有四尽:水中鱼鳖尽,山中麇麂尽,田中米谷尽,村里人庶尽’”鱼弘性格侈靡,所以一郡都被他搜刮得空了。
源见“响遏行云”。形容歌声或乐曲声高亢激越。唐白行简《李娃传》:“举声清越,响振林木,曲度未终,闻者欷歔掩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