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高门纳驷

高门纳驷

源见“于公高门”。谓门第显赫。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既而幽垄埋魂,终降槐庭之赠;高门纳驷,式居第社之封。”


【典源】 《汉书·于定国传》:“始(于) 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到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今译】 汉代于定国的父亲于公为县狱吏、郡决曹,治狱公正,平反冤屈,郡中曾为立生祠。他住的闾巷大门坏了,同闾的人商议修复,于公说:“将闾门修得高大一些,让大官坐的四匹马拉的高盖车也能通过。我治狱从未有冤案,积下了阴德,后世子孙一定有发达的。”果然于定国位至廷尉丞相,于永位至御史大夫。

【释义】 后以此典称人有德行,后代发达显贵; 或反用其意,指身境困厄,住居狭陋。

【典形】 大我门、高盖之荣、高闾、高门、高门纳驷、高门庆、门容驷、容高盖、容驷、容驷马、驷马高门、廷尉门高、于公阴德、于门、于门高大、门低不容驷、高门大车、门小愧车马、高门驷马、门大容千驷、驷马高盖、车马高门、于家决狱、于公门户、驷马门、志容驷。

【示例】

〔大我门〕 清·归庄《知家兄尔复生子志喜》:“莫但传先泽,方期大我门。”

〔高盖之荣〕 唐·骆宾王《上廉察使启》:“虽噬指思归,空轸倚闾之望; 而啮臂求仕,非图高盖之荣。”

〔高闾〕 宋·陆游《幽居》:“蔽床欣卜宅,容驷笑高闾。”

〔高门纳驷〕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既而幽垄埋魂,终降槐庭之赠; 高门纳驷,式居茅社之封。”

〔高门庆〕 唐·刘禹锡《苏州白舍人寄新诗》:“于公必有高门庆,谢守何烦晓镜悲。”

〔门容驷〕明·袁宏道《为耿华平题先公册》:“家贫自许门容驷,国瑞方知种有麟。”

〔容高盖〕 宋·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地偏不信容高盖,俗俭真堪著腐儒。”

〔容驷〕宋·苏轼《闭户》:“巷僻断非容驷路,肠枯那有蹴蔬羊。”

〔驷马高门〕 金·元好问《与宗秀才》:“驷马高门看他日,始知种德有根株。”

〔廷尉门高〕 清·钱谦益《于广文挽诗》:“廷尉门高犹驷马,广文官冷自寒毡。”

〔于公阴德〕元。揭傒斯《送郑司狱归衢州》:“尽说于公有阴德,掉头相别大江濆。”

〔于门〕 宋·朱淑真《题王氏必兴轩》:“未必芝兰遍谢砌,好看车马集于门。”

〔于门高大〕 元·蒲道源《人月圆·赵君锡再得雄》:“灵椿未老,丹桂先芳。他年须记,于门高大,车马煌煌。”


猜你喜欢

  • 楚些歌

    《楚辞.招魂》句尾多用“些”字,如“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楚辞.招魂》中句尾多用“些(suò)”字,是楚人常用的语尾语气词。后遂以为《招

  • 汗出浃背

    同“汗流浃背”。汉 刘向《续列女传.杨夫人》:“敞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浃背。”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见“汗流浃背”。汉·刘向《续列女传·杨夫人》:“敞惊惧不知所言,~

  • 山遥水远

    参见[山长水远]。清.褚人获《坚瓠四集.冤家》:“山遥水远,鱼雁无凭,梦寐相思,柔肠寸断,所谓冤家者四也。”见“山长水远②”。《水浒传》56回:“只恨~,不能够相见一面,因此留这些物与哥哥做遗念。”【

  • 钻穴逾隙

    同“钻穴逾墙”。《聊斋志异.果报》:“其为人邪荡不检,每有钻穴逾隙之行。”见“钻穴逾墙”。《聊斋志异·果报》:“安丘某生,通卜筮之术,而其为人邪荡不检,每有~之行,则卜之。”【词语钻穴逾隙】  成语:

  • 五噫

    同“五噫歌”。宋陆游《秋思》诗:“平生许国今何有,且拟梁鸿赋《五噫》。”【词语五噫】   汉语大词典:五噫

  • 富人侯

    《汉书.车千秋传》:“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卫太子为江充所谮败,久之,千秋上急变讼太子冤……武帝见而悦之……立拜千秋为大鸿胪。数月,遂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西汉车千

  • 饲狙

    同“豢狙”。梁启超《论刚毅筹款事》:“狙公饲狙,朝三暮四,其伎俩何以异是。”

  • 黄熊

    同“黄熊九载”。清黄景仁《涂山禹庙》诗:“黄熊怒气余咆哮,鳖躯鹿足驱银泡。”【词语黄熊】   汉语大词典:黄熊

  • 雪泥鸿迹

    同“鸿爪雪泥”。清 冯珍《摸鱼子.寄戴受兹》词:“去年曾寄深宵语,也算雪泥鸿迹。”见“雪泥鸿爪”。清·冯珍《摸鱼子·寄戴受兹》:“去年曾记深宵语,也算~。”【词语雪泥鸿迹】  成语:雪泥鸿迹汉语大词典

  • 怀玉

    源见“和氏之璧”。喻满怀才学。明吴应箕《酬内》诗:“三别徒怀玉,十年空上书。”源见“怀璧为罪”。喻多财招祸。明李东阳《邯郸贾》诗:“匹夫怀玉尚不可,何怪贪儿死奇货。”源见“被褐怀玉”。谓怀抱仁德。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