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隐公十一年》:“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邢昺疏:“厌,弃也。”后以“天厌”谓上天所厌弃。宋王安石《游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八“潭州龙山和尚”:“洞山又问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住此山?’师曰:‘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后因以此比喻一去不复返,杳无消息。元尹廷高《玉井杂唱》上《送无
源见“山公醉酒”。借指豪放嗜饮的人。元郭翼《玉山草堂》诗:“吹笙子晋寻常过,爱酒山公烂熳游。”
《左传.成公三年》:“荀䓨之在楚也,郑贾人有将置诸楮中以出。既谋之,未行,而楚人归之。贾人之晋,荀䓨善视之,如实出己。贾曰:‘吾无其功,敢有其实乎!吾小人,不可以厚诬君子(注:诬,欺骗)。’遂适齐。”
《尚书.商书.仲虺之诰》:“攸徂之民,室家相庆,曰:‘徯予后,后来其苏。’”旧题汉.孔安国传:“汤所往之民皆喜曰:‘待我君来,其可苏息。’”徯,等待。成汤征伐荒淫暴虐的无道之君夏桀,百姓都盼望成汤早日
同“金鸡诏”。元陈孚《呈李野斋学士》诗:“彩毫草就鸡竿诏,矞云赤绕寥阳天。”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鲍司隶歌》:“鲍氏骢,三人司隶再入公,马虽瘦,行步工。”郭茂倩题解:“《乐府广题》曰:《列异传》云:鲍宣,宣子永,永子昱,三世皆为司隶,而乘一骢马,京师人歌之。”后因以“鲍氏骢
同“如椽笔”。宋严仁《贺新郎》词:“欲写潇湘无限意,那得如椽彩笔?”
以两肘、两膝及头部着地的致敬仪式,是印度古代最隆重的礼节。佛教也沿用。《楞严经》卷一:“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后来用以比喻对人极其钦佩,推崇备至。主谓 佛教行最恭敬之礼时
《论语.宪问》:“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危,高。危言危行,指高明的言论和高尚的行为。孙,即谦逊之义。孔子认为,国有道,尽可以发表高明之言实践高尚之行;如果国无道,高尚的行为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