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后因以“蛮触交争”比喻为小事进行无意义争斗。唐白居易《禽虫》诗之七:“蟭螟杀敌蚊
42` 源见“安世补亡”。谓会聚图书。唐李端《送耿拾遗?使江南括图书》诗:“汉使收三箧,周诗采百篇。”
源见“滕公佳城”。喻大臣去世。宋王安石《贾魏公挽词》诗:“华屋几人思谢傅,佳城今日闭滕公。”
源见“跋胡疐尾”。谓挫折,进退不得。宋曾巩《祭阳少师文》:“鼓行无前,跋疐非恤。”章炳麟《訄书.学隐》:“进退跋疐,能事无所写,非施之训诂,且安施邪?”【词语跋疐】 汉语大词典:跋疐
源见“瑕不掩瑜”。喻优劣好坏。南朝 梁江淹《效阮公诗》:“岂与异乡士,瑜瑕论浅深。”【词语瑜瑕】 汉语大词典:瑜瑕
源见“獬豸冠”。喻指弹奏邪恶之人。唐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诗:“邪同獬豸触,乐伴凤凰听。”
不合潮流,与时俗习尚不相投合。《汉书.哀帝纪》:“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亦作“不入时宜”。宋代费衮《梁溪漫志.侍儿对东坡语》:“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
参见:龙化庙梁【词语梅梁】 汉语大词典:梅梁
源见“乘鸾”。借指佳偶。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会与秦楼凤,俱听汉苑莺。”
见“有过之无不及”。彦火《夜读的苦与乐》:“跟一班朋友聊起,他们对夜读的爱好,并不下于我,而且~。”【词语有过之而无不及】 成语:有过之而无不及汉语大词典: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