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听法
宋代曾慥《类说》卷十九引《幕府燕闲录》:“有僧讲经山寺,常有一叟来听,问其姓氏,曰:‘某乃山下潭中龙也,幸岁旱得闲,来此听法。’僧曰:‘公能救旱乎?’曰:‘上帝封江湖,有水不得辄用。’僧曰:‘此砚中水可用乎?’乃就砚吸水径去。是文雷雨大作,逮晓视之,雨悉黑水。”
这是一个关于佛经威力的故事,龙听法之后,竟违背上帝旨意,在僧的要求和提示下,努力降雨,以救旱荒。后常以此典喻佛法威力或咏高僧有道之典。
元代张可久《双调.折桂令》《游金山寺》:“有听法神龙,渡水胡僧。”
宋代曾慥《类说》卷十九引《幕府燕闲录》:“有僧讲经山寺,常有一叟来听,问其姓氏,曰:‘某乃山下潭中龙也,幸岁旱得闲,来此听法。’僧曰:‘公能救旱乎?’曰:‘上帝封江湖,有水不得辄用。’僧曰:‘此砚中水可用乎?’乃就砚吸水径去。是文雷雨大作,逮晓视之,雨悉黑水。”
这是一个关于佛经威力的故事,龙听法之后,竟违背上帝旨意,在僧的要求和提示下,努力降雨,以救旱荒。后常以此典喻佛法威力或咏高僧有道之典。
元代张可久《双调.折桂令》《游金山寺》:“有听法神龙,渡水胡僧。”
《汉书.主父偃传》:“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耳。”“生不五鼎食,死则五鼎烹”,意思是说,人生在世,不应草木一生,不是轰轰烈烈地生,便当轰轰烈烈地死。后因用为咏不甘默默一生情愿轰轰烈烈死去之典。宋
同“凿壁偷光”。唐杨衡《送陈房谒抚州周使君》诗:“凿壁年虽异,穿杨志幸同。”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自此以外,虽凿壁恒勤,而操觚多缪。”【词语凿壁】 汉语大词典:凿壁
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鬼谷先生云:此草是东海祖洲上有不死之草,生琼田中,或名为养神芝,……一株可活一人。……”传说在东海之中,有祖洲,上有琼田,生长不死之草,每一株草可以医活一人。后因以为咏仙草
《后汉书.刘陶传》:“(刘陶因上疏弹劾宦官祸国,反被诬“通贼”,冤死狱中)时司徒东海陈耽,亦以非罪与陶俱死。耽以忠正称,历位三司(三司,即三公,东汉时太尉、司徒、司空并称三公)。光和五年(公和,汉灵帝
相茵:丞相乘坐的车上铺的垫子。西汉丞相丙吉(?-前55年)字少卿,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丙吉对待下属官吏宽宏仁爱,掩过扬善。丙吉的随员驾车吏嗜好喝酒,常擅离职守去贪杯。有一次他随丞相丙吉外出,饮醉后在
代称秣陵(今江苏南京)。唐储嗣宗《春怀寄秣陵知友》: “借问景阳台下客,谢家谁更卧东山。” 参见:○景阳妆
《太平御览》卷四八七引《列子》:“随梧之死,杨朱抚其尸而哭。”后以“杨朱来哭”为哀吊亡友之典。唐王维《过沈居士山居哭之》诗:“杨朱来此哭,桑扈返于真。”
同“抉目吴门”。元 萨都剌《酹江月.姑苏台怀古》词:“忠臣抉目东门上,可退越来兵伍?”见“抉目吴门”。元·萨都剌《酹江月·姑苏台怀古》:“忠臣~上,可退越来兵伍?”【词语抉目东门】 成语:抉目东门汉
源见“报恩珠”。用为受恩必报之典。《宋史.日本国传》:“伤鳞入梦,不忘汉主之恩;枯骨合欢,犹亢魏氏之敌。”【词语伤鳞入梦】 成语:伤鳞入梦汉语大词典:伤鳞入梦
《南史.谢朓传》:“朓善草隶,长五言诗,沈约常云:‘二百年来无此诗也。’”后以“文章二百年”极言文章精妙。宋欧阳修《赠王介甫》诗:“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金元好问《送钦叔》诗之三:“君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