㟃峿镇
汉为司吾县, 俗讹为㟃峿。 在今江苏新沂市南五十里㟃峿村。 为北通山东孔道。 《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二年 (949),南唐遣将皇甫晖出沂、泗招纳淮北群盗, 汉 “徐州将成德钦败唐兵于㟃峿镇”,即此。清置巡司于此。
古镇名。在今江苏省新沂市南㟃峿山下。《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二年(949年),“徐州将成德钦败唐兵于㟃峿镇”。今本《旧五代史·汉书·隐帝纪》:乾祐二年,“徐州巡检使成德钦奏,至峒峿镇遇淮贼破之”。刘本,彭校“峒”作“㟃”。张元济云:“按东海郡‘司吾’或从‘山’。”
汉为司吾县, 俗讹为㟃峿。 在今江苏新沂市南五十里㟃峿村。 为北通山东孔道。 《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二年 (949),南唐遣将皇甫晖出沂、泗招纳淮北群盗, 汉 “徐州将成德钦败唐兵于㟃峿镇”,即此。清置巡司于此。
古镇名。在今江苏省新沂市南㟃峿山下。《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二年(949年),“徐州将成德钦败唐兵于㟃峿镇”。今本《旧五代史·汉书·隐帝纪》:乾祐二年,“徐州巡检使成德钦奏,至峒峿镇遇淮贼破之”。刘本,彭校“峒”作“㟃”。张元济云:“按东海郡‘司吾’或从‘山’。”
①在今福建古田县北。《方舆纪要》卷96古田县:北台山“在县西一里。高耸如台”。②在今广东中山市南。《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香山县:北台山“在县(今中山市)南四十里。又南二十里曰南台山,两山相对如台”
明永乐三年 (1405)置,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海拉尔河地区。《明太宗实录》: 永乐三年十月,“设海剌儿千户所,以来朝野人头目把秃等为千百户”。后废。明永乐三年(1405年)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
①春秋晋邑。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水经·涑水注》 引《竹书纪年》:“齐师逐郑太子齿奔张城、南郑。”即此。②在今山东梁山县北。《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周勃“袭取临济,攻张”。《方舆纪要》卷33谓张城在寿
金置,属兰州阿干县。在今甘肃兰州市或皋兰县境内。
一作沲口。又称驼口镇。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沱沟。《旧唐书· 宪宗纪》: 元和十二年 (817)十月,“裴度往沲口观板筑五沟”。《资治通鉴》 作沱口。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南沱沟。《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
即今浙江永嘉县西北白泉乡北大若岩。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方舆纪要》卷94温州府永嘉县“破石山”条:赤水山“在府西北百三十里。时有赤水出岩下,一名石室山,上有石室容千人,道书以为第十二福地,亦曰大若岩”
唐置,在今山西兴县东二十里交口村。《元和志》 卷 14 合河县: “蔚汾关在县东七十里。” 《方舆纪要》 卷40兴县: 蔚汾关 “盖以蔚汾水为名”。
在今四川绵竹县东四十里。《新唐书·地理志》: 绵竹县有庚除山。《寰宇记》 卷73绵竹县:“在县东北四十里。即张道陵二十四化之一也。山有二石室,天宝七年敕置庚除观。今废。”
在今江苏沛县南。《方舆纪要》卷29徐州沛县:飞云桥“在城南。泡水经其下,入泗水。为往来津要。明正德四年,大河决于此,入运河。嘉靖八年,飞云桥之水北徙入鱼台。三十七年,支流复冲入飞云桥。四十四年,泛滥益
亦作邛来山、邛崃山。即今四川荥经县与汉源县交界之大相岭山。《续汉书·郡国志》 严道县:“有邛僰、九折坂者。”《方舆纪要》卷72荣经县:邛崃山“一名邛筰山,亦曰邛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