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洲洋
①即今广东珠海市东南之九洲列岛。《宋史·二王本纪》:南宋景炎二年(1277)“十二月丙子,昰至井澳,飓风坏舟几溺死,遂成疾。旬余,诸兵士始稍稍来集,死者十四五。丁丑,刘深追昰至七州洋,执俞如珪以归”。即此。
②即今海南省海南岛东北七洲列岛。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若欲船泛外国买卖,则是泉州便可出洋。迤里过七州洋。”《元史·史弼传》:“至元二十九年十二月,弼以五千人合诸军,发泉州……过七洲洋、万里石塘,历交趾、占城界。”元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近一百多年来,中外学者误认为七洲洋即今西沙群岛,谭其骧《七洲洋考》始辨明此七洲洋指今海南岛东北之七洲列岛。
③南中国海的一部分。得名于海上七洲列岛(即今海南文昌县东北的七洲列岛)。宋、元、明记载中的七洲洋专指七洲列岛附近一带海面。清图籍中的七洲洋有广、狭二义:狭义沿袭明以前旧义,如成书于18世纪的《指南正法》、 《海录》等;广义则用以泛指北起海南岛东侧,南抵越南昆仑岛整个南中国海西部,见于18世纪的《海国闻见录》、19世纪的《瀛环志略》等。
(1)南中国海的一部分。得名于海上七洲列岛(即今海南省文昌市东北的七洲列岛)。宋、元、明史籍记载中专指七洲列岛附近一带海面。清代有广狭二义:狭义仍沿袭明以前旧义;广义则泛指北起海南岛东侧,南抵越南昆仑岛的整个南中国海西部。(2)《宋史·二王本纪》: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十二月丁丑,元将“刘深追昰(宋端宗)至七州洋”。“州”、“洲”通用。一说与宋、元、明记载相同,指海南省东侧七洲列岛附近海面;一说即珠江口内今广东省珠海市东南九洲洋,“七”可能为“九”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