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镇
即今山东阳谷县东北境运河东岸七级镇。《方舆纪要》卷33阳谷县“阿泽”条下载:“有七级渡。今运河经县东北六十里,有七级上、下二闸。或以为古阿泽是其处。”镇以七级渡或七级上、下二闸而得名。
(1)在河北省威县北部。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 3.2 万。镇人民政府驻七级,人口5320。古有大兴善寺和佛塔,村名取“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意。原有土城和四门,又名七级堡。1953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5年置镇。产小麦、玉米、谷子。有玻璃器皿、地毯、面粉加工等厂。106国道经此。(2)在山西省临猗县西南部。面积73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七级,人口2100。原名赵家堡。清末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八国联军之乱西逃时路宿此地,走时留下一名七品县官,写下“七级镇”三个字,故名。1953年设七级乡,1958年属前进公社。1961年析置七级公社,1984年复乡,1994年置镇。主产小麦、棉花,盛产西瓜。有轴承、缝纫等厂。临永公路经此。(3)在山东省即墨市西部。面积69.1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东七级,人口1000。因境内有高七级古塔而名。明永乐二年(1404年)张姓自陕西临光洮府迁来定居。因位于七级之东而得名。也称东七及、东七及集、七及庄集。现名东七级。1946年属即墨县十一区(七级区)和十三区(挪城区)。1952年建东七级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镇。产小麦、玉米、甘薯、稻、花生等。有轧钢、制鞋、织带等厂和建筑工程公司。蓝烟铁路、移赵公路经此。古迹有小欧戈庄汉墓群、中间埠村清墓葬塔。(4)在山东省阳谷县东北部、小运河两岸。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七级,人口8400。七级曾名毛镇,北魏时因有古渡称七级渡,为航运码头,因渡口有七级石阶,故名七级。相传唐田真兄弟哭活紫荆于此。《读史方舆纪要》东平州阳谷县:阿泽“有七级渡。今运河经县东北六十里。有七级上下二闸。或以为古阿泽是其处”。1949年为阳谷县四区驻地。1958年入寿张县为七级公社,1961年回归阳谷县仍为七级公社。1984年为七级镇。京杭运河、南、北引黄干渠流经。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苹果、桃等。有农机、织布、竹编、蔬菜保鲜等厂。聊位公路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