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七闽

七闽

①古时分居于今福建和浙江南部一带的闽人为七族,总称七闽。后泛指今福建省地。 《周礼·职方》:“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民。”郑玄注:“闽,蛮之别也。《国语》曰闽芉蛮矣。四、八、七、九、五、六,周之所服国数也。”贾公彦疏:“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也。”苏轼《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诗,有“空使吴儿怨不留,青山漫漫七闽路”句。

②即今福建省之别称。


古时分居于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南部一带的闽人为七族,总称七闽。后泛指今福建省地。《周礼·职方》:“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郑玄注:“闽,蛮之别也。《国语》曰闽芊蛮矣。四、八、七、九、五、六,周之所服国数也。”贾公彦疏:“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也。”苏轼《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诗有“空使吴儿怨不留,青山漫漫七闽路”句。


猜你喜欢

  • 中山门

    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山东路的东端。前身为明初宫城东面的朝阳门,原是一座瓮城,不便通车。1927年在兴建中山陵园大道时,将门拆除,把门基挖低,又重建了一座三孔拱形的砖门。在中门洞上嵌“中山门”的题字石额。可

  • 惟水

    即潍水,亦即今山东境内潍河。在今潍坊、昌邑二市东。《汉书·地理志》 引 《禹贡》 作 “惟、甾其道”。“惟” 即潍水,“甾” 即淄水。

  • 扶风郡

    ①三国魏改右扶风置,属雍州。治所在槐里县(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十里)。辖境相当今陕西麟游、乾县以西及秦岭以北地区。西晋泰始三年(267)迁治池阳县(今泾阳县西北)。其后辖境屡有增减。北魏初移治好畤县(今乾

  • 四安溪

    即今浙江长兴县南泗安塘。《舆地纪胜》卷4:四安溪“在长兴县南四十三里。源出四安山”。《方舆纪要》卷91长兴县:四安溪“在县南三十里。自四安山引流而东南,广德州境之水亦流合焉,下流注于苕溪”。

  • 江头山

    在今贵州黎平县南永从镇西。《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永从县:江头山在“县西五里”。

  • 兰仓县

    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置, 为汉阳郡治。治所即今甘肃礼县。西魏废帝时改为汉阳县。古县名。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置,治今甘肃省礼县。属汉阳郡。西魏废帝时改名汉阳县。

  • 奉符县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 (1008) 改乾封县置,属袭庆府。治所即今山东泰安市。金为泰安州治。明洪武初省入泰安州。古县名。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乾封县置,治岱岳镇(今山东泰安市)。宋、元为泰安州治

  • 淡塘河

    在今浙江海宁市 (硖石镇) 西南盐官镇西北。南宋嘉定十五年 (1222) 为捍咸潮筑。《宋史·河渠志》: “在县 (治今盐官镇) 西近南亦曰咸塘,近北则为淡塘。” 至清初已堙塞过半,今废。

  • 大鹏山

    ①在今福建福州市北,螺峰山之北。《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螺峰山”条下引《陶隐居集》曰:“晋太康中,任敦自茅山往居大鹏山王霸宅,得金版仙诀。”即此。②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北。明《寰宇通志》卷46泉州府:大

  • 廓定县

    唐武德六年 (623) 置,属登州。治所在今山东文登一带。贞观元年 (627) 废入文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