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姑石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一曲。明《八闽通志》卷6《地理志·山川》 崇安县:三姑石“三峰并峙。相传秦时有三女游于此,因化为石”。实则以形似为名。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一曲。明《八闽通志》卷6《地理志·山川》 崇安县:三姑石“三峰并峙。相传秦时有三女游于此,因化为石”。实则以形似为名。
在今陕西镇巴县西七十五里。《方舆纪要》卷56西乡县:七十二渡河“源出金竹山,其流萦回,有渡者凡七十二处,亦流入于洋水”。
亦名济水、泲水。即今河北赞皇、高邑、柏乡县境之泲河。《汉书·地理志》 常山郡房子:“赞皇山,(石)济水所出,东至廮陶入汦。”其下游历代屡有变迁,已非故道。
即今台湾省花莲县西北,与南投县交界处之䓫莱主山。《清史稿·地理志》 台东州:“北:岐来山。”
明洪武七年(1374)改中立府置,直隶南京。治所在凤阳县(今安徽凤阳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天长、定远、霍邱以北地区。因府在明代为皇室先世陵墓所在,建为中都。清属安徽省。1912年废。明洪武二年(1369
在今江苏盐城市至阜宁县间串场河东岸,为捍海堰的一段。《新唐书·地理志》 山阳县: “有常丰堰,大历中,黜陟使李承置以溉田。” 今为范公堤北段。
即今西藏琼结县。《清一统志· 西藏》 卫地诸城: 垂佳普郎城 “在喇萨东南二百六十里”。后称穷结宗。1960年改设穷结县。又作琼结城、吹扎尔普朗城。清康熙年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琼结县。
唐宝应元年 (762) 置,为党项部落州,属秦州都督府。在今甘肃泾川及陕西陇县一带。唐末废。
一作天城卫。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即今山西天镇县。清初改为天镇卫。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治今山西省天镇县。属山西行都司。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天镇县。
明洪武十四年 (1381) 置,属松潘卫。治所在今甘肃舟曲县西北。清废。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置,治今甘肃省舟曲县西北。属松潘卫。清时废。
①即西周初燕国。在今河南延津县东北三十五里。《汉书·地理志》 东郡南燕县: “南燕国,姞姓,黄帝后。” 《水经·济水注》: “濮渠又东北。径燕城南,故南燕,姞姓国也。”②东晋十六国之一。公元398年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