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涧
在今江西庐山五老峰西。《清一统志·南康府一》:三峡涧“受大小支流九十九派,水行石间,声如雷霆,拟于三峡之险。涧中有潭曰玉渊,众流奔注,中流有白石如羊,其南为三峡桥”。
在今江西庐山五老峰西。《清一统志·南康府一》:三峡涧“受大小支流九十九派,水行石间,声如雷霆,拟于三峡之险。涧中有潭曰玉渊,众流奔注,中流有白石如羊,其南为三峡桥”。
在今黑龙江萝北县北。萝北县以此名。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5: 光绪三十一年(1905),“择地于托萝山北(太平沟金厂迤南逼近江岸)建(兴东)道署焉”。民国《黑龙江志稿》卷4:托萝山“在(萝山)县南十
即渤尼国。在今加里曼丹岛。唐樊绰 《蛮书》 卷6: “又南有婆罗门、波斯、阇婆、勃泥、昆仑数种外道,交易之处,多诸珍宝,以黄金麝香为贵货。” 《明史·外国列传》: “勃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
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隆州。治所在今四川南部县西大桥镇。《寰宇记》 卷86新井县:“县界颇有盐井,因斯立名。” 先天初属阆州,天宝初属阆中郡,乾元初复属阆州。元至元二十年 (1283)废入南部
五代南唐保大元年(943)置,在今江西遂川县南二十里(旧名什善镇)。后升为龙泉县。五代南唐保大元年(943年)置,即今江西省遂川县南什善镇。五代周显德七年(960年)升县。
北周闵帝改什方县置,属广汉郡。治所即今四川什邡县。武帝时省入雒县。古县名。北周闵帝改什方县置,治今四川省什邡市。属广汉郡。武帝废入雒县。
在今蒙古国西南翁金河之西。《魏书·蠕蠕传》: 神䴥二年 (429), 世祖亲征大檀, 五月“世祖缘栗水西行,过汉将窦宪故垒”。
即临沅山。在今广东曲江县北。《水经·清水注》: “林水出县东北洹山。王韶之 《始兴记》 曰:林水源里有石室。”
即今广东梅县东北石窟河,为梅江支流。《清一统志·嘉应州》:石窟溪“在镇平县西里许。源出福建武平县界,南流经县西,为县巨浸,又南经本州东三十里。一名小溪。又南入梅溪,曰镇平水口”。梅江北岸支流。在广东省
西汉置,属桂阳郡。治所在今湖南临武县东十五里古城渡。《水经·溱水注》: “县侧临 (武)溪东,因曰临武。” 唐如意元年 (692) 改隆武县。神龙元年 (705) 复改临武县,属郴州。五代晋天福四年
①俗称煤山。即今北京故宫神武门北景山。明永乐五年(1407)兴建北京宫殿,将拆除元宫殿及挖掘紫禁城护城河的渣土,堆积成土山。土山位于纵贯皇城中轴线上,取名万岁山。《明一统志》卷1:西苑“东北有万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