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桥镇

三桥镇

即今安徽怀宁县东北三桥乡。《清一统志·安庆府二》:“三桥镇巡司在怀宁县(今安庆市)西。本朝乾隆二十八年设。”


(1)在浙江省德清县西部。面积51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桥埠,人口2120。清道光《武康县志》:“三桥埠,在县北七里,自平远门(旧武康县城北门)至水埠有小桥三,故名。”1956年置三桥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8年置镇。产蚕茧、茶叶、竹笋。建材业较发达。有印染、胶辊、水泥、面砖等厂。杭宣铁路、104国道经此。(2)在安徽省怀宁县西部。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桥,人口2320。因旧有三座石桥得名。为县西古镇,清乾隆年间设巡检司。1949年为三桥区三桥、龙门、白洋、双河、社塘、定福诸乡地,1956年合并为三桥乡。1958年改为三桥公社,1984年复置三桥乡,1992年置镇。产稻、甘薯、小麦、油菜籽、茶叶、杉木,为县林业基地之一。有内燃机配件、纺织、轮窑等厂。有公路东接212省道,西通小市港。(3)在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北部偏西。面积235平方千米。人口2.9万,其中仡佬、苗、土家等少数民族人口约2万。镇人民政府驻三桥,人口1900。处老龙洞、翻水洞、东山沟三溪汇流处,故名。清属正安州小溪里。1932年置龙华镇。1953年分置三会、桥塘、开建、永锡、回龙、金珠、郭村等乡。1958年并建三桥公社。1961年析建三会、开建、永锡、接龙、杠村等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并置三桥镇。多山地,森林茂密。产天麻、党参、黄连、朱砂、三七等药材。大杠公路经此。古迹有青球崖墓。


猜你喜欢

  • 堽城坝

    即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堽城镇。为汉刚县故城。后讹刚为堽。汶水自此分流。蒙古宪宗七年 (1257) 于堽城筑土坝斗门,遏汶水南流入洸,至任城 (今济宁市) 合泗水,以济运。明洪武间黄河决口,运河被淤

  • 珍州思宁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播州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东南旧城镇。明玉珍改置真州。元置,治今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南上坝。属播州宣抚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真州长官司。

  • 期城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南阳县置,属伊州。治所在今河南郏县西北。大业初属襄城郡,四年(608) 废入郏城县。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属汝州,贞观元年 (627) 废。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

  • 大宛都督府

    唐显庆三年(658)以石国置,治所在瞰羯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天宝九年(750)后废。唐显庆三年(658年),“以瞰羯城为大宛都督府,授其王瞰土屯摄舍提于屈昭穆都督”(《新唐书·西域传》)。治今

  • 洋水县

    唐天宝元年 (742) 改盈川县置,属黔中郡。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南龙洋乡(洋水桥)。《元和志》 卷30洋水县: “以县西三十里洋水为名。” 乾元元年 (758) 属黔州。北宋嘉祐八年(

  • 滚弄江

    指萨尔温江在今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境外一段。《东华录》: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正月壬午载,云贵总督刘藻等奏: “永昌、顺宁二府所属耿马、孟定等土司地方,界连缅国,惟藉滚弄江为天堑。” 《东华

  • 良峒墟

    即今广东廉江市东南良峒镇。清光绪《高州府志》卷10石城县:良峒墟在“县东南五十里”。

  • 何岭

    即今福建仙游县东北何岭(岭下)。延袤数十里,上为何岩,有古何城。岭南即九鲤湖。《舆地纪胜》卷135兴化军《景物上》:何岭“在仙游县东北三十五里, 以何氏九仙名”。

  • 波利山

    在今贵州绥阳县北。《方舆纪要》 卷70绥阳县: 波利山在 “县北二十里”。

  • 向阳水

    即今山西汾阳县西北之向阳河。源出县西北四十里岭底村附近,东南流入禺门河。《方舆纪要》卷42汾州府:向阳水“一名悬泉水。源出向阳峡,下流合于原公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