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汲村
在今河北平山县北。该地发现中山国故城遗址。
在今河北平山县北。该地发现中山国故城遗址。
①古名博水。即今河北清苑县南九龙河。源于望都县南,东流至清苑县西南与龙泉河相汇,称青水河,东北入滱水。《宋史·河渠志五》: 熙宁五年(1072),赵忠政言: “界河以南至沧州凡二百里,夏秋可徒涉,遇冬
①在今湖南泸溪县北。《方舆纪要》 卷81卢溪县 “河溪寨” 条下: “ 《志》 云,县北三里有虎头寨,元末筑此,以保障民居。”②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清光绪 《合州志》 卷4: 虎头寨在 “州北十五里,
即今广西武宣县东南三里河,注入黔江处为武宣县故址(今旧县村)。《明史·地理志》 武宣县:“旧治阴江。宣德六年三月徙于高立。”《清一统志·浔州府》“新江”条:“又阴江、东乡江,源出东乡,皆南流入潭江。”
即春秋时之茅津。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二十里黄河北岸太阳渡村附近。《清一统志·解州》:大阳渡“在平陆县(治今平陆西南二十里)南二里”。
①唐贞观十四年(640)置,属西州。治所在今新疆托克逊县东北。《旧唐书·地理志》:天山县“取祁连山(按:指天山)为名”。贞元中陷入吐蕃。②金大定十八年(1178)置,为净州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
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南小山子镇。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吉林五常县:“县属小山子,距县市八十里。其北面有著名森林。”
又名过路凼、过路场。即今四川大足县东北六十里国梁镇。道通铜梁县。民国时为纪念黄花冈七十二烈士饶国梁烈士而改名。
即盐道山。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南。《元和志》卷12虞乡县:“坛道山,一名百梯山,在县西南十二里。山高万仞,跻攀者百梯方可升降。故曰百梯山。”
在今山西繁峙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40繁峙县: 茹越山 “山下旧有茹越镇,亦曰茹越口,为戍守处”。
即今安徽夥县东南石山。清道光《夥县志》图:城东南有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