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溪

三溪

①即今浙江嵊县西四十二里镇基乡驻地三溪村。《资治通鉴》:唐咸通元年(860),裘甫“设伏于三溪之南,而陈于三溪之北”。即此。

②在今福建长乐市南。《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引《旧志》:“福清县诸溪,汇于破石潭,分流为三如鼎足,亦名鼎溪。历四十里,转由东山港入海。”

③即大溪。今福建泰宁县南之泰宁溪。《清一统志·邵武府》:大溪“在泰宁县南。源出邵武县官尖峰麓,亦曰三溪。西流入县界,合龙湖东西两溪之水,又西合交溪、梅林、朱口、福山诸溪,又西合龙门溪、长兴溪,又西合三溪、黄溪,至县东一里,潴为何潭。又西经县西南三十里梅口,与建溪之绥江合,为双溪渡。复折而东南,经县南四十里,为青洲渡。又东南合将乐县界竹洲溪,而为延平西溪之上源”。

④在今福建建宁县东北。《舆地广记》卷34邵武军建宁县有“三溪”。《清一统志·邵武府》:三溪“在建宁县东北。一曰永城溪,与周平溪合,经横田口,又合楚溪支涧水入大溪”。

⑤在今四川綦江县南。《元和志》卷30三溪县:以僰溪、东溪、葛溪三溪合流因名。《舆地纪胜》卷180南平军:三溪,“《寰宇记》:唐正观置县,以此名”。《方舆纪要》卷69綦江县:三溪“在县南,流合綦江。有三溪渡。杨应龙作乱时,以此为播界。应龙陷綦江,退屯三溪。即此”。


(1)古水名。(1)即今浙江省曹娥江上源剡溪、澄潭溪、新昌溪嵊州市汇合后的合称。《资治通鉴》:唐咸通元年(860年),裘甫军“设伏于三溪之南,而陈于三溪之北”,唐军大败,即此。(2)在今重庆市綦江县东南有三条溪流合綦江。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播州土司杨应龙陷綦江,以三溪等为播界,即此。(2)即今安徽省旌德县西北抱麟溪、陶环溪、丰溪的合称。


猜你喜欢

  • 云梦镇

    北宋熙宁二年(1069)废云梦县置,属安陆县。即今湖北云梦县。元祐初复置为县。

  • 瑶墟积镇

    亦作瑶溪积。即今江西东乡县东南五十里瑶圩乡。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2抚州府东乡县东南有 “窑墟积”。附近产滑石。

  • 屈原祠

    又名三闾大夫祠、清烈公庙。唐元和间建,祀楚爱国大诗人屈原。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东。《舆地纪胜》 卷77归州: 清烈公庙,“ 《晏公类要》 云: 三闾大夫祠在秭归县,在州东五里,即屈原之故宅也。陆游

  • 马桑关

    亦名马桑冲。明置,在今贵州贵定县西五里。《清一统志·贵阳府》:马桑关“旧为苗民出没之地,明万历中筑堡守御”。

  • 碉门百户所

    明置,属荣经。在今四川天全县。《明史·地理志》 荣经县: “又有碉门砦,亦曰和川镇,元置碉门安抚司。洪武五年设碉门百户所于此,其地与天全接。”

  • 白塔营

    清置,属大通卫。即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城关镇。雍正二年(1724)筑城,设都司防守。乾隆九年(1744)移大通卫治此,二十六年(1761)改设大通县。1958年大通县徙治桥头镇。

  • 红花梁子

    即今内蒙古阿荣旗西红花梁子镇。1934年为阿荣旗驻地。1941年迁驻那吉屯。

  • 隆庆池

    亦名龙池、九龙池。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唐中宗实录》: “则天时,长安城东隅,民王纯家井溢,浸成大池数十顷,号隆庆池。相王子五王立第于其北,望气者言有帝王气。景龙二年,幸隆庆池以厌之。” 宋敏求 《长

  • 三港水

    在今江西东乡县东。《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东乡县:三港水“在县治东南。自金溪县北流入县界,其上源合白莲、青田二港, 因名。绕县东,又东北入安仁县境,会锦江而达余干县之龙窟河”。《清一统志·抚州府一》:

  • 江表

    指长江以南地。《三国志·吴书·程昱传》:“曹公无敌于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吴书·孙权传》:“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庾信《哀江南赋》:“五十年中,江表无事。”古地区名。指长江以南地。从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