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陵
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秦山之巅。《水经·洛水注》:“又东北径三王陵,东北出焉。三王或言周景王、悼王、定王也。魏司徒公崔浩注《西征赋》云:‘定当为敬。’子朝作难,西周政弱人荒,悼、敬二王与景王俱葬于此。故世以三王名陵。”《资治通鉴》:唐武德元年(618),李建成、李世民率军至东都洛阳。引还,设三伏“于三王陵”。大破东都追兵于此。
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涧河南岸。即周景王、悼王、敬王之陵。《资治通鉴》:唐武德元年(618年),李世民自东都城下引军还,恐城中追蹑,乃设三伏于三王陵以待之”,即此。
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秦山之巅。《水经·洛水注》:“又东北径三王陵,东北出焉。三王或言周景王、悼王、定王也。魏司徒公崔浩注《西征赋》云:‘定当为敬。’子朝作难,西周政弱人荒,悼、敬二王与景王俱葬于此。故世以三王名陵。”《资治通鉴》:唐武德元年(618),李建成、李世民率军至东都洛阳。引还,设三伏“于三王陵”。大破东都追兵于此。
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涧河南岸。即周景王、悼王、敬王之陵。《资治通鉴》:唐武德元年(618年),李世民自东都城下引军还,恐城中追蹑,乃设三伏于三王陵以待之”,即此。
即今葡萄牙的旧译。《明史·外国传六》: 佛郎机,“ (嘉靖) 四十四年,伪称满剌加入贡。已,改称蒲都丽家”。
即干不昔。又作甘不察。今柬埔寨。《元史·世祖纪》:至元二十九年(1292)七月,“阿里愿自备船,同张存从征爪哇军,往招占城、甘不察”。
在今江西新干县城东。《明一统志》卷55临江府:戏鱼堂“在新淦县治东东山寺前。宋刘次庄谪居临江, 卜筑东山下,凿池其前,因名堂曰戏鱼,自号戏鱼翁。尝自摹淳化帖十卷,刻石置堂中,时称为戏鱼堂帖”。《清一统
在今贵州岑巩县南。明嘉靖《贵州通志》卷16思州府:打宝坡“石可凿用”。
在今江苏邗江县南扬子桥附近。隋末杜伏威曾置戍守于此,名扬子镇。唐永淳元年(682)置扬子县,因镇为名。五代南唐改名永贞县。地当运河与长江之交,为南北交通要地。唐大历以后,盐铁转运使置巡院于此。古镇名。
北宋政和五年 (1115) 置,属长宁军。在今四川长宁县南。不久改为石笋堡。
唐仪凤二年 (677) 置,在洮州城内 (今甘肃卓尼县西洮河南岸)。后废。唐仪凤二年(677年)置,驻洮州城(今甘肃临潭县)。属陇右节度使。宝应元年(762年)废。
西汉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绛县西南,一说在今闻喜县东三十里东镇城南。文帝元年(前179) 封淮南王舅赵兼为周阳侯。武帝时,封田蚡弟胜为周阳侯。元狩二年 (前121)废。西汉文帝元年(前179年),
亦作可象山。在今四川中江县南百二十里。《寰宇记》卷82铜山县:可蒙山“在县(旧治在今广福镇)西北三十里。高一里。出铜”。
即今俄罗斯阿穆尔州东北,谢列姆扎河支流碧萨河。《清一统志·黑龙江》 “英克河” 条下:“碧山河,在 (黑龙江) 城东北一千四百里。……出东北兴安岭,南流入西林穆丹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