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津堡
即今湖北郧西县西北上津镇。南朝以来为上津县治。清乾隆十九年(1754)设巡司于此。嘉庆十一年(1806)裁。
即今湖北省郧西县西北上津镇。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设巡检司于此,嘉庆十一年(1806年)裁,改设通判驻此。
即今湖北郧西县西北上津镇。南朝以来为上津县治。清乾隆十九年(1754)设巡司于此。嘉庆十一年(1806)裁。
即今湖北省郧西县西北上津镇。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设巡检司于此,嘉庆十一年(1806年)裁,改设通判驻此。
即今四川开县西南南门镇。清咸丰 《开县志》 卷3: 南门场 “离城一百二十里”。
即倒马关。又名鸿上关。在今河北唐县西北一百十里倒马关乡。《史记·赵世家》: 武灵王二十一年 (前305),“攻取丹丘、华阳、鸱之塞”。《集解》 引徐广曰: “鸱,一作鸿。” 《正义》: “本晋鸿上关。
①元置,指直属中书省的地区。俗称腹里。治所在大都路(今北京城)。辖境相当今河北、山东、山西三省, 内蒙古自河套以东至哲里木盟以西,河南的黄河以北(原阳、延津、封丘除外)及虞城、山东的东明、江苏丰县、沛
今青海玛多县南之热曲。《元史·地理志》 河源附录:赤宾河“又二三日,水西南来,名亦里出,与赤宾河合。又三四日,水南来,名忽阑。又水东南来,名也里术,合流入赤宾,其流浸大,始名黄河”。
1949年6月当地解放后由阜阳、颍上、临泉三县析置,属皖北行署区。治薛集(今安徽阜南县)。1950年改设阜南县。
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南草街镇。清光绪 《合州志》 卷4: 草街子 “距城五十里”。
三国蜀汉置,属南郡。治所在油口(今湖北公安县)。《寰宇记》卷146公安县:“《荆州记》云:先主败于襄阳,奔荆州。吴大帝推先主为左将军荆州牧,镇油口,即居此城。时号先主为公,故名其城为公安。”西晋太康元
在今江苏扬州市附近。《方舆胜览》卷44扬州:三十六陂“在江都县”。宋王安石《题西太乙宫壁》诗:“三十六陂春水, 白头相见江南。”
一名兰芎山。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南六里。《水经·渐江水注》:“(上虞)县南有兰风山, 山少木多石,驿路带山傍江,路边皆作栏干。山有三岭,枕带长江,苕苕孤危,望之若倾。”
①在福建古田县西南。明王应山《闽都记》卷30古田县:五华山“在县西南崇礼里。五峰连峙,峭拔千仞,亦名仙山。山上有仙楼、道院、邑人祷雨于此,又名大佛岭”。②一名五花山。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北七十里。《寰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