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津郡
南朝梁置,属南洛州。治所在上津县(今湖北郧西县西北上津镇)。隋开皇初废,义宁二年(618)复置。唐武德元年(618)改为上州。
南朝梁置,治今湖北省郧西县西北上津镇。西魏大统时改上州。隋义宁二年(618年)复为上津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又为上州。
南朝梁置,属南洛州。治所在上津县(今湖北郧西县西北上津镇)。隋开皇初废,义宁二年(618)复置。唐武德元年(618)改为上州。
南朝梁置,治今湖北省郧西县西北上津镇。西魏大统时改上州。隋义宁二年(618年)复为上津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又为上州。
一名花海子。在今甘肃玉门市北花海乡。为赤金河所汇。《清史稿·地理志》 玉门县:“阿拉克湖即延兴海。”
即今山东诸城市西贾悦镇。1943—1950年初为莒北县治。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置里塘宣抚司,治今四川理塘县。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流官,置里化县。三十四年升为里化厅。1913年改为理化县。
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清水河注入黄河处。一说在今青海乐都县西南。《魏书·吐谷浑传》:世祖拓拔焘“诏晋王伏罗率诸将讨之,军至大母桥,……慕利延走白兰”。
即今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东南高滩营,西南近寨岗镇。《清一统志 · 连州》: 高滩营 “在阳山县西北六十里,接连山厅界。系八排三坑瑶出入之路。明成化中置,后废。本朝顺治十五年复置”。
唐方镇名。贞元元年 (785) 置,治所在陕州 (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大和三年 (829)废。开成元年 (836) 复置。辖境相当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灵宝、卢氏及山西平陆、芮城等县地。龙纪元
亦作兀的河、乌底河、无底儿河。源出外兴安岭,东流入鄂霍茨克海。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北部之乌第河。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俄《尼布楚条约》:“惟界于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诸川流及土地应如何分割,
汉西域国名,属西域都护府。国都在番渠类谷 (今新疆阜康市东北)。
在今江西南城县东旴江上。《舆地纪胜》卷35建昌军:盱江亭“在郡城天酒门外盱水之上,南唐韩熙晟记”。《清一统志·建昌府一》:盱江亭“南唐制置使陈晖建,韩熙载撰记”。
北宋元符元年 (1098) 置,属秦凤路(后属会州)。在今甘肃靖远县西南四十里,黄河南岸。旋属会州。《金史· 西夏传》: 兴定四年(1220),“夏兵犯边……都统王定复破其众于新泉城”。即此。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