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哨河
在今越南北部谅山省境。《明史·安南传》:宣德二年(1427)讨黎利,柳升军至倒马坡陷殁,王通“惧甚,大集军民官吏,出下哨河,立坛与利盟誓,约退军”。
在今越南北部谅山省境。《明史·安南传》:宣德二年(1427)讨黎利,柳升军至倒马坡陷殁,王通“惧甚,大集军民官吏,出下哨河,立坛与利盟誓,约退军”。
隋大业元年 (605) 开通济渠,沿渠筑堤植柳,世谓之隋堤。《清 一统志·开封府二》:隋堤 “一名汴堤。隋大业元年筑,西通济水,南达淮泗,几千余里,绕堤植柳。明正统、景泰间重筑,镇以铁犀。亦名三里堤,
①即今湖北广水市东部之广水河,为澴水上源之一。《清一统志·德安府》: 黄沙河 “在应山县东,南流入汉阳府孝感县界。一名环水。…… 《县志》: 黄沙水东南流,广港、月港水注之,至七里冈会东河”。②集镇名
东汉兴平二年(195)分乌程县置,属吴郡。治所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北。三国吴废。古县名。东汉兴平二年(195年)析乌程县置,约治今浙江省湖州市西北。属吴郡。三国时废。
在今湖南汝城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82桂阳县: 筋竹山在 “县东北七里。峰峦耸峙,竹木蓊郁,重冈复水,回抱左右”。《清一统志·郴州一》谓筋竹山在县东北五十里。
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五十里。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一曰:“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唐乾元二年(759)杜甫弃官寓秦州时曾居此。南宋开禧二年(1206),宋、金曾战于此。在今甘肃省天水市东。唐乾元二年
唐武德五年(622)置,为山州治。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南境。贞观元年(627)废入建初县。
①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清一统志·青州府二》: “昌乐县东南方山之东,亦有黄草关。今名……小岩口。”②在今山东五莲县东,九仙山西北。《方舆纪要》卷35诸城县 “九仙山” 条: “今山西北兀子山南有大路
即今安徽濉溪县东南古饶乡。旧属宿州。清光绪《宿州志》卷3:古饶集“至城三十五里”。
在今湖南临武县西二十里。《明一统志》卷64衡州府:石龙岩“中有石如龙。相传岁旱洗之即雨”。
明景泰年间建。在今新疆和田县。为伊斯兰教著名寺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