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歇武
清末、民国间由上歇武族分出,驻地在今青海称多县东南。
清末、民国间由上歇武族分出,驻地在今青海称多县东南。
亦作白岁山。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卷73平茶洞长官司:白岁山“在司治西二十里。高耸插天,有积雪浸顶,岁则丰稔,故名”。《明史·地理志》 平茶洞长官司:“西有百岁山。”
①即今四川乐至县西三十里高寺乡。清光绪 《乐至县志》 卷2: 咸丰十年 (1860),“张逆 (指白莲教首领张子总) 复夥彭匪犯县西放生铺、高寺场等处”。②亦作高石场。即今四川威远县东北高石镇。清嘉庆
在今云南鹤庆县南二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7鹤庆军民府 “龙珠山” 条下: 象眠山 “山势逶迤,如象眠然,因名”。
在今安徽黟县南三十五里鱼亭镇西。有鱼亭水出山下,东入横江。《寰宇记》 卷 104 黟县: 鱼亭山 “在县南二十五里。每岁西江鱼船至祁门县舍舟登陆,止此东水次,淹留待船,故云鱼亭焉”。
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二十里马铺山。《汉书·匈奴传》:西汉高祖七年(前200),“冒顿纵精兵三十余万骑围高帝于白登”。《水经·㶟水注》:如浑水又南分为二水,“一水南径白登山西,……今平城东十
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及乌鲁克穆河。《北史·突厥传》: “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其部落大人曰阿谤步,兄弟七十人……其一国于阿辅水、剑水之间,号为契骨。” 契骨即结骨、黠戛斯。《新唐书· 回鹘传下
在今山西新绛县西南二十里柏壁村。《元和志》 卷12正平县: 柏壁 “后魏明帝元年于此置柏壁镇,太武帝废镇,置东雍州及正平郡。……柏壁高二丈五尺,周回八里”。《旧唐书·太宗本纪上》: 唐武德二年 (61
在今湖南辰溪县南三十里。《清一统志·辰州府二》:山塘驿“有集。旧有驿丞。今裁”。
一作鄯阳县。隋大业元年 (605) 改招远县置,属朔州。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三年 (607)改属马邑郡。唐复属朔州。辽以后作鄯阳县。明洪武初废。古县名。又作鄯阳县。隋大业元年(605年)改招远县置,治
明正德七年 (1512年) 初置,属金州。在今陕西紫阳县东二里。同年十一月升为紫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