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和州
唐武德二年(619)置,治所在永和县(今山西永和县)。辖境相当山西永和县地。贞观元年(627)废。
唐武德三年(619年)置,治永和县(今属山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永和县一带。贞观元年(627年)省。
唐武德二年(619)置,治所在永和县(今山西永和县)。辖境相当山西永和县地。贞观元年(627)废。
唐武德三年(619年)置,治永和县(今属山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永和县一带。贞观元年(627年)省。
一名古交城。即今山西古交市。隋开皇十六年 (596) 曾于此置交城县,取古交城为名。清康熙四十年 (1701) 设故交村巡司驻此。
在今河北易县西三十里永宁山下,是继清东陵之后在京城附近修建的另一皇室陵墓群。雍正八年 (1730) 选定易州 (今易县) 永宁山下太平峪为陵址,翌年兴建泰陵。乾隆朝诏定父子不葬一地之制,相间在上述二陵
又作龙布定。在今西藏南部,门隅地区达旺西北四十里处。藏语意为龙瓶。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为门隅三十二错、定(错、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之一。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
即今河北卢龙县东南三十五里哈泊乡。清于此设外委驻守。
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70遵义府遵义县: 崖门关在 “府西北五十里。(明) 万历中,川帅讨杨应龙,别将吴广自合江进兵入崖门关”。在今贵州省遵义市西北。明万历中讨杨应龙,川帅别将吴广自合江
金置,属交河县。在今河北泊头市境内。
1914年改长宁县置,属江西赣南道。治所即今江西寻乌县。以县东有寻邬水,故名。1926年直属江西省。1957年改名寻乌县。旧县名。本长宁县,1914年因与广东、四川两省长宁县重名,改为寻邬县。以县东寻
即今河北张家口市东南庞家堡。京绥铁路有支线至此。
即百越。指今广东、广西。
在今浙江诸暨市南。《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诸暨县:斗子岩在“县南四十里。形高如斗,峻不可上,即胡德济败张士诚兵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