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岔抗日根据地
在今吉林集安市西北。北起清河镇东岔村一带,南至长岗村南,长约12.5公里;东从老岭山脉,西至台上乡六道阳岔,宽约10公里。1936年杨靖宇率军开辟东岔抗日根据地。1938年日本侵略者实行武力封山,抗联战士依靠群众在此坚持斗争一年多。
在今吉林集安市西北。北起清河镇东岔村一带,南至长岗村南,长约12.5公里;东从老岭山脉,西至台上乡六道阳岔,宽约10公里。1936年杨靖宇率军开辟东岔抗日根据地。1938年日本侵略者实行武力封山,抗联战士依靠群众在此坚持斗争一年多。
即蕲年宫。在今陕西凤翔县西南古城村。《汉书·地理志》 雍县: “橐泉宫,孝公起。祁年宫,惠公起。” 《水经·渭水注》: “渭水又东径雍县南,雍水注之。水出雍山,东南流……径胡城东。俗名也。盖秦惠公之故
1913年改石阡府置,属贵州镇远道。治所即今贵州石阡县。1923年直属贵州省。据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17:“石阡之名, 因于阡山。”而明《寰宇通志》卷114说,石阡因石阡河而得名。但此二说对石阡之本
在今河南鲁山县西九十里。《清一统志·汝州直隶州》:吴大岭“亦名没大岭,沙河所出,即滍水也”。
①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所在雍丘县(今河南杞县)。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辖境相当今河南开封、兰考二县以南,通许县以北,尉氏县以西,睢县以东地。贞观元年(627)废。②唐武德初置,治
西汉置,属上郡。方位缺考,当在今陕西省北部。东汉废。
在今贵州岑巩县西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122思州府: 养苗溪 “洞出岩洞中,有巨石障流,土人架木槽引以灌田”。
在今贵州贵阳市东南。《方舆纪要》卷121金筑安抚司:风洞山“在(白纳长官)司西。山腹有洞,风贯其中,有声如雷”。即“叠彩山”。
在今贵州瓮安县境。《明史·李应祥传》:万历二十八年 (1600) 征杨应龙之役,贵州将 “蔡兆吉又自乾坪抵箐冈,过四牌”。即此。在今贵州省瓮安县境。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征播之役,贵州兵蔡兆吉自
北周武帝置,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北黄河北岩。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为金城关。北周置,在今甘肃省兰州市西北黄河北岸。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置金城关。
即今云南澄江县北梁王山。《汉书·地理志》 俞元县:“怀山出铜。”《续汉书·郡国志》作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