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峨州
唐总章元年(668)置, 治所在峨石县(今广西北流市东南一百里)。次年改为禺州。
唐总章元年(668年)置,治峨石县(今广西北流市东南)。二年改名禺州。
唐总章元年(668)置, 治所在峨石县(今广西北流市东南一百里)。次年改为禺州。
唐总章元年(668年)置,治峨石县(今广西北流市东南)。二年改名禺州。
亦作磐石县。北周保定二年 (562) 置,属资中郡。治所在今四川资中县北三里。以盘石山为名。《周书·陆腾传》: 保定二年 (562),“资中盘石民反,杀郡守,据险自守,州郡不能制”。即此。隋开皇七年
亦名那喇特山。在今新疆和静县西北,与巩留、新源二县交界处。清乾隆《西域图志》卷21:纳喇特达巴“在乌得音郭勒达巴南六十里。空格斯南”。
北宋政和六年(1116)改威戎军置,属茂州。治所即今四川汶川县。宣和三年(1121)废为延宁砦。四年(1122)废入汶川县。
战国魏邑。在今山东鄄城县东南。《战国策·魏策三》: 朱己谓魏王曰,“秦十攻魏,五入国中,边城尽拔; 文台堕,垂都焚,林木伐,麋鹿尽,而国继以围”。古邑名。战国魏邑。在今山东省鄄城县东南。《战国策·魏策
即今四川彭州市西北大宝镇。清光绪《彭县志》卷2:宝兴场“旧名白水河,在西乡鹿坪里,距县西北八十五里,南距复兴场十五里”。盛产铜。民国设铜矿局于此。
又名南宁城。在今云南牟定县南。《方舆纪要》 卷116楚雄府定远县: 南宁城 “在县南,地名黄蓬穽。《滇志》: 宋绍圣中段氏臣高昇泰专国政,命云南些么酋徙民三百户于黄蓬穽。元初立黄蓬穽百户,至元十二年改
唐置。在今陕西乾县东南。《资治通鉴》: 唐建中四年 (283),“泾原兵变”,德宗逃往奉天 (今乾县),朱泚遣将韩 “旻至骆驿”。即此。唐置,在今陕西省乾县东南。建中四年(783年),德宗因“泾原兵变
一作邵源镇。即今河南济源市西八十九里邵原镇。唐初置邵原县。寻废。明、清置巡司于此。在河南省济源市西北部。面积330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邵原镇,人口 2900。因系周召公采邑,地处山间盆地,
西汉置,属日南郡。治所在今越南平治天省广田县东香江与蒲江合流处。南齐以后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越南承天-顺化省顺化附近。属日南郡。东汉因之。西晋属九德军。东晋后废。
南齐置,属东莞琅邪二郡。治所在今江苏东海县或连云港市境。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