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平郡

东平郡

①南朝宋改东平国为郡,属兖州。治所在无盐县(今山东东平县东南)。北齐废。

②北魏泰常中置,属济州。治所在范县(治秦城,今河南范县东南旧城)太和末废。建义中复置。北齐废。

③北齐改泰山郡置,治所在博平县(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辖今山东泰安市及东平等县地。隋开皇初废。

④隋大业初改郓州置,治所在郓城县(今山东郓城县东十六里)。辖境相当今山东郓城、巨野、鄄城等县地。唐武德初复改郓州,贞观八年(634)移治须昌县(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天宝元年(742)改为东平郡,乾元元年(758)复改郓州。

⑤契丹神册四年(919)置,治所在辽阳城(今辽宁辽阳市老城)。天显三年(928)升为南京。


(1)南朝宋改东平国置,治东平县(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属兖州。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济宁市及东平、汶上等县地。北齐废。(2)南朝齐置。治淮阴县(东魏改名怀恩县,北周改名寿张县,今江苏淮安市西南)。东魏改为淮阴郡。陈复为东平郡。隋开皇元年(618年)又改为淮阴郡。(3)北魏泰常中置,治范县(秦城,今河南范县东南)。属济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范县及山东省梁山、东平等县部分地。太和末废,建义时复置。北齐废。(4)隋大业初改郓州置,治郓城县(今县东)。辖境相当今山东省巨野、郓城及梁山、鄄城等县部分地。唐武德初复为郓州,贞观八年(634年)移治须昌县(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东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郓州。


猜你喜欢

  • 天心山

    即锡义山。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 丰利县:“有锡义山,一名天心山。”《元和志》卷21丰利县:锡义山“一名天心山,在县东北六十五里。山方圆百里,形如城,四面有门,相传以为仙灵所居”。

  • 章龙县

    元置,属定远府。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北二十里。明初废。古县名。元置,治今贵州省惠水县东南。为章龙州治。明初废。

  • 呼揭

    即乌揭。秦汉时西北部落。在今哈萨克斯坦斋桑湖至新疆阿尔泰山间额尔齐斯流域。《汉书·匈奴传》: 郅支单于破乌孙后,“因北击乌揭,乌揭降”。

  • 洋港汛

    一名清港。即今江西湖口县东北洋港。清时有把总驻防。

  • 阖闾洲

    一名阖庐洲。在今江苏南京市北大江中。《晋书·贺循传》: 东晋元帝初,江东草创,盗贼多有,贺循曰: “江中剧地惟有阖庐一处,地势险奥,亡逃所聚,特宜以重兵备戍。” 又 《周光传》: 太宁二年 (324)

  • 围场县

    1913年改围场厅置, 后属直隶热河道。治所在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自治县东克勒沟。1928年属热河省。1931年移治锥子山, 即今治。1956年属河北省。1989年改设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旧县名。19

  • 东西洋

    即今福建漳平市西北双洋镇。明正统十一年(1446)置东西洋巡司于此。嘉靖四十五年(1566)升为宁洋县。1983年版《漳平县地名录》:“因地处双洋溪上游两岸。溪东称东洋,溪西称西洋,总名东西洋,亦名两

  • 南路旧土尔扈特左旗

    清乾隆三十六年 (1771)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由伏尔加河流域回到祖国后设置,属乌讷恩素珠克图盟。驻牧地在今新疆和静县北。

  • 罗池

    在今广西柳州市柳侯公园内。唐韩愈有 《柳州罗池庙碑记》。《明一统志》 卷83柳州府: 罗池 “在府城东。水可溉田。近有柳宗元祠,名罗池庙”。

  • 长城驿

    清康熙初置,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九十里万德镇南长城。《清一统志·济南府二》 “崮山驿”条:“本朝康熙初改置长城、崮山二驿,一丞主之。今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