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虢

东虢

西周封国。姬姓。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汉书·地理志》 陕县:“东虢在荥阳。”《寰宇记》卷6引《帝王世纪》云:周“封虢叔于东虢,即今成皋”。春秋初,为郑武公所灭。


西周封国。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后为郑国所灭。


猜你喜欢

  • 纸坊镇

    即今河南汝州市东南纸坊乡。清道光《直隶汝州志》卷3《市集》:“纸坊镇,属长阜里,城东二十五里。”(1)在山东省嘉祥县南部。面积91平方千米。人口6.18万。镇人民政府驻纸坊集,人口 8920。村内古有

  • 果化墟

    即今广西平果县西北果化镇。清光绪 《广西舆地全图》 果化土州图: 果化土州驻地。

  • 中礁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位于尹庆群礁中部,在西礁东北5海里。是一长900米的环礁,西南端有一露出水面的小沙洲。中国渔民向称弄鼻仔。1935年公布名称为中央礁。1947年改名中礁。

  • 逻娑

    一作逻些、逻娑川、喇萨。藏语为 “圣地”之意。唐时吐蕃之都城,即今西藏拉萨市。《旧唐书·崔宁传》: “ (吐蕃) 戎酋诫其众曰: ‘吾要蜀川为东府,凡伎巧之工皆送逻娑,平岁赋一缣而己’。”即“逻些”。

  • 卑耳山

    即辟耳山。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北。《史记·封禅书》: “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古山名。又名辟耳山。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北。《史记·齐世家》:“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参见“辟耳山”。

  • 阴江

    即今广西武宣县东南三里河,注入黔江处为武宣县故址(今旧县村)。《明史·地理志》 武宣县:“旧治阴江。宣德六年三月徙于高立。”《清一统志·浔州府》“新江”条:“又阴江、东乡江,源出东乡,皆南流入潭江。”

  • 缑氏镇

    北宋熙宁八年 (1075) 废县为镇,属偃师县。即今河南偃师市南三十四里缑氏镇。在河南省偃师市中东部。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6.3万。镇人民政府驻缑氏,人口6920。传周灵王之妻缑氏生于此,故名。秦置

  • 北舞镇

    一名北舞渡。北宋置,属舞阳县。即今河南舞阳县东北四十六里北舞渡镇。元置巡检司。地当冲要,为县北巨镇。清咸丰九年(1859)南阳镇总兵丘联恩部被捻军围歼于此。

  • 搏翠峰

    在今贵州安顺市东北五里。明曹学佺 《名胜志》 云,“搏翠峰之麓有龙潭洞。出洞十余丈,即(天生) 桥”。

  • 得秦城

    即今西藏达孜县驻地德庆。《清 一统志·西藏》 卫地诸城: 得秦城 “在喇萨东南三十八里”。得秦,又作德沁、德庆。清初置。治今西藏自治区达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