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坝
即今四川高县。《明史·地理志》 高州:“旧治怀远砦,正德十三年迁治中坝。”
(1)集镇名。在陕西省城固县西北部。属小河镇。人口200。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于砖溪河中游平坝,故名。主产稻、小麦、油菜籽,还产木耳、黄花、板栗、核桃、生漆、棕片。为县西北部木材集散地。公路通博望镇。(2)村名。在湖北省秭归县北部、凉台西岸。水田坝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4200。因处水田坝中部,故名。建国后,为区、公社、乡驻地。桑香公路经此。
即今四川高县。《明史·地理志》 高州:“旧治怀远砦,正德十三年迁治中坝。”
(1)集镇名。在陕西省城固县西北部。属小河镇。人口200。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于砖溪河中游平坝,故名。主产稻、小麦、油菜籽,还产木耳、黄花、板栗、核桃、生漆、棕片。为县西北部木材集散地。公路通博望镇。(2)村名。在湖北省秭归县北部、凉台西岸。水田坝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4200。因处水田坝中部,故名。建国后,为区、公社、乡驻地。桑香公路经此。
元至元十二年(1275)改羊林千户为杨林县,属嵩明州。治所在杨林城(今云南嵩明县南二十六里杨林镇)。《元史·地理志》:“城东门内有石如羊形,故又作羊。唐有羊林部落,即此地。”《方舆纪要》卷114嵩明州
①即今四川梁平县西南回龙镇。清光绪《梁山县志》卷3:回龙场在“县西九十里”。②即今四川营山县西北回龙镇。清同治《营山县志》卷4:回龙场在“治西三十里。通蓬州徐家场大道,曾设驿站,驰递文报”。
元上都之别称。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滦河上游闪电河北岸。以临滦河而得名。元杨允孚著有《滦京杂咏》。元上都的别称。以临滦水得名。元杨允孚著有《滦京杂咏》。
在今贵州习水县北。《明史·刘綎传》:万历二十八年(1600)征播州杨氏,“诸将克丁山、铜鼓、严村,遂直捣楠木、山羊、简台三峒。峒绝险……刘綎分兵攻其三面,大战于李汉坝,生擒其魁”。在今贵州省习水县北。
即今贵州大方县西南长冲乡。《清一统志·大定府》:长冲哨“在毕节县境”。后入大方。
唐个失蜜国都城。在今克什米尔斯利那加。《新唐书·西域传》: 个失蜜国 “王治拨逻勿逻布逻城,西濒弥那悉多大河”。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3: 迦湿弥罗国 “国大都城西临大河,南北十二三里,东西四五里
在今河北迁西县北稍东五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三十二窟山“在县西北百八十里。袤五十里, 高七八里,盘折而上。郭造卿曰:辽泽州有神山、九宫、石子岭,此山可以当之,因改名泽高山”。
俗称吉爱尔札萨克旗。即和硕特西右翼中旗。在今青海格尔木市南什来北一带。
即今贵州三穗县驻地八弓镇。旧属天柱县。《清一统志·镇远府》 “县前铺”条下:又有“八弓铺”等,“皆天柱县管理”。“八弓”系苗语音译,意为高山下面的寨子。
在今安徽歙县东四里。《方舆胜览》卷16徽州:问政山“在歙县东五里。唐有于方外者, 自荆南掌书记弃妻从太白山道士学养气之术。时从弟德晦为歙州刺史,方外来访之,德晦为筑室于此,号问政房。县人聂师道少事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