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真县
北魏太安二年 (456) 置,属定阳郡。治所在真川 (今陕西延安市东南固县村)。西魏属神水郡。北周天和元年 (567) 因稽胡数破县城,遂迁治流川 (今延安市东南临镇),改属徧城郡。隋大业十二年 (611) 又移至曷鸡城 (今临镇附近),属延安郡。唐武德三年 (620) 迁回旧址流川,属东夏州。贞观二年 (628) 属延州。蒙古至元二年 (1265) 省入甘泉县。
古县名。北魏时置,治所屡迁,均在今陕西省延安市东南临真镇一带。属夏州。唐时移治今临真镇。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
北魏太安二年 (456) 置,属定阳郡。治所在真川 (今陕西延安市东南固县村)。西魏属神水郡。北周天和元年 (567) 因稽胡数破县城,遂迁治流川 (今延安市东南临镇),改属徧城郡。隋大业十二年 (611) 又移至曷鸡城 (今临镇附近),属延安郡。唐武德三年 (620) 迁回旧址流川,属东夏州。贞观二年 (628) 属延州。蒙古至元二年 (1265) 省入甘泉县。
古县名。北魏时置,治所屡迁,均在今陕西省延安市东南临真镇一带。属夏州。唐时移治今临真镇。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
即三柱山。在今山东日照市西南。《清一统志·沂州府一》 作“三注山”。
即芦芽山。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寰宇记》卷50宁化军:芦衙尖山“在军界”。即此。
一作勒且岭。在今青海乐都县西。《晋书·沮渠蒙逊载记》: 东晋义熙十一年 (415),乞伏炽磐 “遣将王衡、折斐、麹景等率骑一万据勒姐岭,蒙逊且战且前,大破之”。即此。古山名。又称勒且岭。在今青海省乐都
明永乐三年 (1405) 析建州卫置,属辽东都司。初在朝鲜吾都里 (今图们江南岸朝鲜会宁),九年徙开元路 (今黑龙江省东宁县大城子古城),二十一年复归旧地。宣德、正统间举众西迁至今吉林省浑江和辽宁省苏
又称龙潭洞遗址。在今安徽和县西北陶店乡南汪家山北坡龙潭洞。1980年发掘,发现一具完好的猿人头盖骨和部分下颌骨、牙齿等,在同一层位中,还发现猿人遗留的工具、骨器、角器、牙器等,以及大批动物化石。地质年
元至元时以马龙、他郎二甸置,属元江路。治所在他郎寨(今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明洪武十五年(1382)直属云南布政司,二十六年(1393)迁治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北二十六里新化。弘治八年(149
即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北岱海。《晋书·慕容垂载记》: 东晋太元二十年 (395),“遣其太子宝及农与慕容麟等率八万伐魏……宝进师临河,惧不敢济。还次参合 (陂),忽有大风黑气,状若堤防,或高或下,临覆军上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981) 置,治所在今河北霸州市东五十里信安镇。辖境相当今河北霸州市及文安县地。景德二年 (1005) 改为信安军。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以霸州淤口寨置,治今河北省霸州市东信
又名宴喜台、燕喜台。在今安徽砀山县东郊。唐李白有 《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 诗。
即今福建长乐市驻地吴航镇。唐上元元年(760)长乐县迁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