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思藏十三宗
明代西藏地方建置。元代乌思藏十三万户,伯木古鲁(即帕主)为万户之一,元末势力最强,兼并邻部,至正十三年(1353)受封为大司徒,入明后又击降萨迦,控制乌思藏大部地区,明洪武八年(1375)封万户,永乐四年(1406)封阐化王,成为乌思藏地方实权人物,因仿效故元设乌思藏十三万户体制,遂置乌思藏十三宗,有: 日喀则宗、内邬宗、贡宗、扎宗、穷结达孜宗、尼隆孜宗、雍仁蚌宗、加芝哲古宗、沃卡达孜宗等。约当今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的拉萨、山南、日喀则地区各市县及林芝地区西部。
明代西藏地方建置。元代乌思藏十三万户,伯木古鲁(即帕主)为万户之一,元末势力最强,兼并邻部,至正十三年(1353)受封为大司徒,入明后又击降萨迦,控制乌思藏大部地区,明洪武八年(1375)封万户,永乐四年(1406)封阐化王,成为乌思藏地方实权人物,因仿效故元设乌思藏十三万户体制,遂置乌思藏十三宗,有: 日喀则宗、内邬宗、贡宗、扎宗、穷结达孜宗、尼隆孜宗、雍仁蚌宗、加芝哲古宗、沃卡达孜宗等。约当今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的拉萨、山南、日喀则地区各市县及林芝地区西部。
在今四川芦山县东。《方舆纪要》卷72芦山县:石波堰在“县东三里。源出始阳山,用木槽接水溉田”。
即今甘肃灵台县南南川河。《水经·渭水注》: “蒲水出南山蒲谷,东北合细川水……又东北流合且氏川水。” 《清一统志 · 泾州一》: 蒲川水,“ 《县志》: 县之南川也。自凤翔分水岭发源,夹苍离而出,与达
明置,属长乐县。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北,为沿海要地。《方舆纪要》 卷96福州府长乐县: 黄崎寨在 “县东北四十余里。《志》 云,县有仙崎寨、广石寨、东山寨,与黄崎为把截四寨”。明置,在今福建省长乐市东北。
在今安徽濉溪县南。《资治通鉴》:唐咸通十年(869)七月,“康承训克临涣,杀获万人,遂拔襄城、留武、小睢等寨”。在今安徽省濉溪县境内。唐咸通十年(869年),康承训攻庞勋,进克此寨。
即莫勒恩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北之牤牛河,为拉林河支流。
即今安徽淮南市大通街道办事处。淮南铁路在此有大八支线向西通八公山。
在今湖南蓝山县北四十里。《清一统志·桂阳州》: 蓝溪水 “源出蓝岭,东流入岿”。
①西晋改湔氐道置,属汶山郡。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一说在今黑水县。南朝宋废。②东晋永和八年(352)侨置,属宁蜀郡。治所在今四川双流县境。北周属蜀郡。隋废。③即升迁县。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水经
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北。《方舆纪要》卷85九江府:寻阳驿“在府城东北。宋元以来,皆置于府城西,明初因之,万历四十一年改置于此。滨江, 以便行旅”。清雍正四年(1726)裁。
在今山东高唐县北二十里。《清一统志·东昌府一》:龙井堂,“徐铉《稽神录》:唐僖昭时,魏州人罗宏信微时投寄高唐田氏,田氏抚爱如子,遂冒姓田。已令浚井,甫下,忽龙自井出,雷雨交作,众皆惊悸。宏信自井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