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乌拉特后旗

乌拉特后旗

俗称东公旗。清顺治五年(1648)建旗,属乌兰察布盟。治所原在铁柱谷(蒙古名哈达马尔,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哈德门口子)。1914年划归绥远特别区,1928年属绥远省。20世纪30年代迁治管家窑子(今乌拉特前旗东北明安)。1952年并入乌拉特中后联合旗。1970年由乌拉特中后联合旗西部地析置潮格旗,驻潮格温都尔(后改名赛乌素镇)。1981年改名乌拉特后旗。


在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北界蒙古国。属巴彦淖尔市。面积2.5万平方千米。人口5.6万。有蒙古、汉、回、满、藏、达斡尔等民族,其中蒙古族占28%。辖3镇、9苏木。旗人民政府驻赛乌素镇。乌拉特系蒙古部落名,意为“能工巧匠”,因元宫廷工匠得名。西夏置黑山威福军司。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尔十八世孙鄂木布、图巴和十九世孙色楞三人从呼伦贝尔率乌拉特部迁来今地驻牧。清顺治五年(1648年)叙从征功,封爵,设乌拉特前、中、后三旗,亦称三公旗,此地为后旗,亦称东公旗,隶乌兰察布盟。1952年与乌拉特中旗合并置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治海流图,属绥远省。1954年绥远省撤销,改属内蒙古自治区。1958年划归巴彦淖尔盟。1970年划出西部八个苏木置潮格温都尔旗,治今朝格温都尔(1981年改名赛乌素镇)。1982年复名乌拉特后旗。2003年属巴彦淖尔市。地处内蒙古高原中西部,狼山横贯旗境。属中温带干旱气候。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畜产牛、马、绵羊、山羊、骆驼。农产小麦、玉米、甜菜、糜黍、马铃薯等。野生动物有团羊、羚羊、黄羊、腾驴、狼、狐狸等。矿产有硫铁、铜、锌、铅、油页岩、磷等。工业有化工、皮革、水泥、地毯、食品加工、民族服装等厂和铜矿、硫铁矿场。有临赛、敖川公路。古迹有阴山岩画、呼和温都尔岩画、秦汉长城遗址、大坝沟口石城遗址、萨拉达布庙和敖包等。


猜你喜欢

  • 彭坑

    (阬) 谷 在今甘肃泾川县西北。《魏书·崔延伯传》 卷73: 孝昌元年 (525) 崔延伯讨万俟醜奴,“从泾州西进,去贼彭坑谷栅七里结营”。直前击贼,败死”。即此。

  • 古朋

    即今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西南大樟乡古朋村。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象州图:东南有古朋。

  • 五回山

    又名五回岭、五虎岭、广昌岭。在今河北易县西南,与满城县接界。《水经·滱水注》:徐水“西出广昌县东南大岭下,世谓之广昌岭,岭高四十余里,二十里中委折五回,方得达其上岭,故岭有五回之名”。又称广昌岭、青岭

  • 新镇河

    即今四川马边、沐川、犍为县境之马边河。《清史稿·地理志》 马边厅: “清水溪一名新镇河,源出凉山蛮界,径厅南,折北转东,过沐川司入犍为。”

  • 陈州府

    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陈州直隶州置,属河南省。治所在淮宁县(今河南淮阳县)。辖境相当今河南项城市及淮阳、扶沟、太康、西华、沈丘、商水等县地。1913年废。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陈州为府,治淮

  • 西喇木伦河

    亦作锡喇穆楞、失列门林、舍剌母林。古称饶乐水,又作弱洛水。唐称潢水(黄水)。即今内蒙古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清一统志·克什克腾》:潢河“在旗西一百五里。大辽水之西一源也。蒙古名西喇木伦”。

  • 西连镇

    在今河北景县东北。清末太平军将领林凤祥与清军僧格林沁部激战于此。(1)古镇名。在今河北省东光县南。清末太平军将领林凤祥与清军僧格林沁部激战于此。(2)今镇名。在广东省徐闻县西部沿海。面积46平方千米。

  • 大相国寺

    又名相国寺。在今河南开封市内。北齐天保六年(555)创修建国寺。后废为宅园。唐神龙初僧惠云重建。延和初,睿宗以旧封相王,改为相国寺。北宋至道中,太宗御题额改为大相国寺。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3:“

  • 孔河

    即今山西古交市西屯兰川。《清一统志·太原府一》:孔河“在交城县东北。源出县西北龙鬚山,东南径马兰城北, 又东径故交村南, 注汾”。

  • 衣锦山

    在今浙江临安县城南。本名石镜山,唐昭宗时改名衣锦山。《新五代史·吴越世家》:“昭宗诏(钱)鏐图形凌烟阁,升衣锦营为衣锦城,石鉴山曰衣锦山。”古山名。唐昭宗时以石锦山改名。在今浙江省临安市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