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讷恩素珠克图盟
清代蒙古诸盟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率众由伏尔加河返回伊犁内附,称为旧土尔扈特部。分东、南、西、北乌讷恩素珠克图四路, 即四盟。东路,在库尔喀喇乌苏城西南,编左右两旗为盟,隶库尔喀喇乌苏大臣管辖;南路,在喀喇沙尔城(即焉耆)北,编四旗为一盟,隶喀喇沙尔大臣管辖;西路,在伊犁城东,编一旗为一盟;北路,在塔尔巴哈台城东和布克赛尔游牧,编三旗为一盟,隶塔尔巴哈台大臣兼辖。全部归伊犁将军节制。
清代蒙古诸盟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率众由伏尔加河返回伊犁内附,称为旧土尔扈特部。分东、南、西、北乌讷恩素珠克图四路, 即四盟。东路,在库尔喀喇乌苏城西南,编左右两旗为盟,隶库尔喀喇乌苏大臣管辖;南路,在喀喇沙尔城(即焉耆)北,编四旗为一盟,隶喀喇沙尔大臣管辖;西路,在伊犁城东,编一旗为一盟;北路,在塔尔巴哈台城东和布克赛尔游牧,编三旗为一盟,隶塔尔巴哈台大臣兼辖。全部归伊犁将军节制。
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25常州府武进县: 茶山路 “在府西南十里。其地有大墩、小墩,连绵簇拥。相传唐时湖、常二州守会阳羡,造茶修贡,由此往返,因名”。
春秋晋地。在今山西沁县南。《左传》: 宣公十七年 (前592),“夏,会于断道,讨贰也,盟于卷楚”。春秋晋地。即“断道”。在今山西省沁县东南。《左传》宣公十七年(前592年):“会于断道,……盟于卷楚
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南。《清一统志·归化城六厅》: 湖滩河朔 “在托克托城东十里黄河东岸。《水经 (注)》 所谓君子津,即在其地。本朝康熙三十五年,圣祖仁皇帝亲征噶尔丹凯旋,驻跸于此”。
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百里之延亭。明属福宁州,洪武二十年(1387)置巡司于此,嘉靖中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筑,在今福建省霞浦县南。
在今山东滨州市南十里黄河南岸。清道光年间辟为黄河码头。旧有河工局。
即今四川雅安市西南四十里观化乡。清允礼《西藏往返日记》:雍正十二年(1734)十二月,“十一日, 出(雅州)府南门上坡西南行……竞一日之力,仅行四十五里,泥淖颠蹶,而至观音铺宿焉”。
西汉武帝平东越后置,治所在冶县(今福建福州市)。西汉武帝平东越后置,治冶县(今福建福州市)。属会稽郡。废年不详。
1914年改广宁县置,属奉天辽沈道。治所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广宁镇)。县西有医巫闾山,隋开皇间封为北镇,县因此名。1929年直属辽宁省。旧县名。1914年改广宁县置,治今辽宁省北宁市广宁镇。原属奉
明洪武十一年 (1378) 置,属茂州卫。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南叠溪城。二十五年 (1392) 改为守御千户所。
①战国中山地,后为赵邑。在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战国策·燕一》 苏秦说燕:“今赵之攻燕也,发兴号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众,军于东垣矣。”《史记·赵世家》:武灵王二十一年(前305),攻中山,“王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