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乌龙山

乌龙山

①即古卢龙山。在今河北迁西县北。《清一统志·承德府一》:乌龙山“在府东南二百五十里。古卢龙山也。卢龙塞当在其地”。杨守敬《水经注疏》谓卢龙塞即“今潘家口”。

②一名乌山。在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八里。宋《淳熙严州图经》卷2仁安山:“旧名乌龙山,其傍当驿路,有岭亦名乌龙岭。”北宋末改名仁安山,明初复旧名,李文忠败苗帅于乌龙岭,即此。

③即乌奴山。在今四川广元市西。清彭遵泗《蜀碧》卷1:崇祯十年(1637),李自成由汉中攻广元,杀总兵侯良柱,“结七十营于乌龙山下”。《清一统志·保宁府一》:乌奴山,“《旧志》:一名乌龙山”。今山东麓有“广元皇泽寺”。

④即今云南东川市西珙王山。唐至明称乌龙山。《元混一方舆胜览》:乌龙山,“山有十二峰,北临金沙江,蒙氏封为东岳”。《云南山川志》:“山北临金沙江,有十二峰耸秀,为诸山之冠,八九月间,上常有雪。其顶有乌龙泉,下流为乌龙河。蒙氏封此山为东岳。”


又称乌龙岭。在浙江省建德市东。海拔909米。山势磅礴雄伟,为古严州府的镇山。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苗帅杨完者屯兵乌龙岭,李文忠、邓愈击败之,即此。山中层峦叠嶂,林木葱郁,风景优美。有乌石寺,为古代名刹。


猜你喜欢

  • 太雷县

    1933年8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石城、瑞金、宁化(闽)三县边境析置,驻横江东寮脑(今江西石城县南横江镇)。1935年2月废。旧县名。中央苏区江西省设。1933年于石城、瑞金、宁化(闽)三县边境析置。以纪

  • 南隰州

    金天会六年 (1128) 改隰州置,治所在隰川县 (今山西隰县)。辖境相当今山西隰县、石楼、永和、蒲县、大宁等县地。天德三年 (1151) 复改隰州。金天会六年(1128年)改隰州置,治隰川县(今山西

  • 刁江

    在今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北,为红水河支流。《清史稿·地理志》 永顺正长官司:“刁江、洪龙河下流也, 自河池流入司西北,东南流,经司治北,入安定土司。”西江上游红水河支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源于南丹

  • 辉特下前旗

    清乾隆二十年 (1755) 设,属蒙古科布多。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布苏诺尔湖南。古旧旗名。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辉特部置,与杜尔伯特左翼十一旗同游牧。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诺尔省乌布苏诺尔

  • 江阴郡

    南朝梁太平三年(558)置,治所在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隋开皇九年(589)废。南朝梁太平二年(557年)置,治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属南徐州。辖境约当今江苏省江阴市一带。隋开皇九年(589年)废

  • 沣水

    ①即今河北隆尧县东之北澧河。《方舆纪要》卷14隆平县:沣水在“县东十里。自顺德府任县流经县界, 又东北与沙河合,注于胡卢河。嘉靖十六年,以故流壅塞,更加疏浚,谓之新沣河……《志》云:县城下有沣水渠,唐

  • 历阳县

    秦置,属九江郡。治所即今安徽和县。西汉为九江都尉治。东汉为扬州刺史治。西晋初属淮南郡,永兴元年(304)为历阳郡治。南朝宋永初二年(421)为南豫州治。南齐属南豫州。北齐天保六年(555)于县置和州。

  • 白湖镇

    亦作白浒镇。在今湖北鄂城市西北九十里白浒镇村。明、清置巡司于此。在安徽省庐江县东部。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裴岗,人口 3890。1992年由裴岗、邓湖二乡合并置镇。濒临黄陂湖,盛产稻

  • 君峒

    在今广西南丹县南。《方舆纪要》卷109南丹州:君峒,“《舆程记》:在州南六十里”。

  • 平缅宣慰司

    元至正十五年(1355)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勐卯(今云南瑞丽市西郊)。领原麓川、平缅、镇西、茫施、南甸、柔远、镇康、孟定、木连诸路及威远州、远干州、者乐甸等金齿地,辖境约当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