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郡
东汉建安中置,治所在乐陵县(今山东乐陵市东南二十五里刘武官乡西北城子后南)。西晋改乐陵国, 移治厌次县(今山东惠民县东)。北魏仍改乐陵郡,还治乐陵。辖境相当今山东滨州、乐陵、阳信、无棣、利津等市县地。隋开皇初废。
(1)西晋末改乐陵国置,治厌次县(今山东惠民县东桑落墅)。北魏移治乐陵县(今山东乐陵市东北)。隋废。(2)南朝宋侨置,治乐陵县(今山东博兴县南)。北齐废为乐安县。
东汉建安中置,治所在乐陵县(今山东乐陵市东南二十五里刘武官乡西北城子后南)。西晋改乐陵国, 移治厌次县(今山东惠民县东)。北魏仍改乐陵郡,还治乐陵。辖境相当今山东滨州、乐陵、阳信、无棣、利津等市县地。隋开皇初废。
(1)西晋末改乐陵国置,治厌次县(今山东惠民县东桑落墅)。北魏移治乐陵县(今山东乐陵市东北)。隋废。(2)南朝宋侨置,治乐陵县(今山东博兴县南)。北齐废为乐安县。
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清末太平军起义,曾设指挥部于此。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西北。清末太平军起义,曾设指挥部于此。
在今河北邢台市西北马岭下。《方舆纪要》卷15邢台县“黄榆关”条下载:“马岭口在马岭下,亦有堡寨,与黄榆关相为犄角。”
①元置,属管番民总管。治所即今贵州龙里县。明洪武五年(1372)改为龙里长官司,属贵州宣慰司。二十三年(1390)改置龙里卫。②元置,属管番民总管。治所即今贵州锦屏县西南隆里乡。明属思州宣慰司,后改属
唐置羁縻州,属邕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广西凭祥市东南上石镇。北宋嘉祐后分为上、下石西州,于此置上石西州。唐羁縻州,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西南上石。北宋嘉祐间改为上石西州。
即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西北七十里小维西。元、明为临西县治。清迁治维西后,遂以此为小维西。
一作康狼山。 在今甘肃临洮县北。 《晋书·乞伏乾归载记》: 东晋义熙四年 (408),“ (炽磐) 筑城于嵻㟍山以据之”。 《元和志》 卷39兰州五泉县: “康狼山,亦名热薄汗山,在县南
在今甘肃岷县南。《资治通鉴》:南朝陈至德元年(583),“隋行军总管梁运破吐谷浑于尔汗山”。
在今广东珠海市西南三灶岛之西。《方舆纪要》 卷101香山县 “井澳” 条内: “ 《志》 云,县有浪白澳,为海道戍守处。”
即今湖北建始县东北九十二里龙潭坪镇。清同治《建始县志》卷2《场市》:东乡有“龙潭坪”。
1935年改恩阳县置,属广西省。治所在多敬圩 (今广西德保县西北敬德镇)。1951年并入德保县。旧县名。1936年由恩阳县及靖西县北部、天保县西部地合置,治多敬圩(今广西德保县西北多敬)。1952年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