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丝山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德胜乡西北。《方舆纪要》卷70兴文县:九丝城“在县西南。山箐峻深,至为阻隘。 自宋、元以来, 常为都掌蛮依阻之地。……九丝山形盘礴, 上修广,可容万灶,而西面峭仄壁立,真蛮中天险”。此山海拔1247米,极为险峻,仅有一径可至其上,周围三十余里。都掌人世据其地,建九丝城。《明史·刘显传》:“其酋阿大、阿二、方三等据九丝山,剽远近。其山修广,而四隅峭仄。”有《九丝山石刻》、《西关口岩刻》等摩岩石刻。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德胜乡西北。《方舆纪要》卷70兴文县:九丝城“在县西南。山箐峻深,至为阻隘。 自宋、元以来, 常为都掌蛮依阻之地。……九丝山形盘礴, 上修广,可容万灶,而西面峭仄壁立,真蛮中天险”。此山海拔1247米,极为险峻,仅有一径可至其上,周围三十余里。都掌人世据其地,建九丝城。《明史·刘显传》:“其酋阿大、阿二、方三等据九丝山,剽远近。其山修广,而四隅峭仄。”有《九丝山石刻》、《西关口岩刻》等摩岩石刻。
即荆山洞。今安徽广德县东北七十里太极洞。《方舆纪要》卷29广德州:五花岩山“其相近者曰长乐洞,广数丈,深不可测”。《清一统志·广德州》:“《州志》:有大洞在州北六十里,一名长乐洞。洞口如厦屋四五间,可
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乡镇。《元和志》卷5河南府汜水县: “等慈寺,在县东七里。王师既破建德,诏于战所起寺立碑纪功焉,令颜师古为碑文。”唐建,在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汜水镇东北。
南宋淳熙四年 (1177) 升崇庆军置,治所在晋源县 (今四川崇州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崇州、新津等市县地。元至元二十年 (1283) 改为崇庆州。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以高宗潜藩,升蜀州为崇庆军
南齐改遂宁郡置,属益州。治所在巴兴县(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四川遂宁、蓬溪、潼南等市县地。梁移治小溪县(今遂宁市)。周改为石山郡。南朝宋泰始五年(469年)以遂宁郡改名,治小汉县(梁改名小溪
即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东南江龙镇。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5镇宁州:“东南至普定县江龙场界三十五里。”“江龙”系布依语音译,意为山梁上的寨子。
①在今山东沂源县西北,与淄博市交界处。《水经·沂水注》: “沂水又东南螳蜋水入焉。水出鲁山,东南流右注沂水。” 《寰宇记》 卷23沂水县:“螳螂山在县北百九十二里。《水经注》 云,螳螂水出鲁山,今按此
清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四部之一。其首领为外喀尔喀土谢图汗之族,世为本部台吉。顺治十年(1653),台吉本塔尔与土谢图汗有隙,率诸弟、部属千余户投附清朝,封札萨克和硕达尔汉亲王,所部编为 一旗。牧地在他鲁浑
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北一百二十里罗浮镇。其南即十三都司城。清光绪 《广东舆地全图》: 兴宁县西北有罗浮司。
①西晋置,属巴西郡。治所在今四川南部县西北。一说在今阆中市西南。南朝宋改为西国县。梁复改为西充国县,为木兰郡治。西魏改为晋城县。②东晋孝武时侨置,属巴西郡。治所在今四川安县西南五十里塔水镇。隋开皇三年
俗称袁林。在今河南安阳市北六里洹河北岸。袁世凯 (1859—1916) 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北洋军阀首领,曾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后窃取中华民国大总统职位。1915年12月宣布复辟帝制,改次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