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九龙洞

九龙洞

在今贵州铜仁市东四十里锦江南岸六龙山半。洞口西向,高30— 50米,最高处95米, 已探明长度1400米。洞分上、下二层, 由七个大厅、一个天厅和暗河组成。其中一巨型石笋如九龙盘绕。九龙洞之名盖出于此。


在贵州省铜仁市区东17千米的麻龙溪观音山腰。据传古时有罗和尚师徒秉烛探游此洞,七日尚未穷其出处,今游人多于进洞后揽前、中、后三厅之胜而止。长590米,最高处40~70米,最宽处在100米以上,可容数万人。以钟乳石数量之多、形状之奇伟瑰丽而闻名。洞前有一对直径各2.5米的龙眼,间距仅50厘米,一吹冷风,一放热气,十分奇特。洞顶石乳倒悬,层层叠叠,五彩缤纷,有似云海。洞壁间的寿星跨鹤、猴子戏环、喜鹊登枝、天马腾空、仙女散花、巨狮怒吼诸景,惟妙惟肖。厅旁之大小石房,有椅案床榻等物。洞中七根岩溶石柱,顶天立地,簇拥在石林、石花、石幔丛中,高达 20~40米,大可二人或三四人合围。有的像花瓶重叠,有的似竹筒分节。柱身布满了细致的纹饰。中厅暗河上的一根,有九龙盘绕,鳞甲欲动,须爪宛然,洞名九龙,盖源出于此。由洞右侧过甘露泉可至天台山。沿途峭壁小坎,有求子祠、娘娘庙、仙人桥等古迹。


猜你喜欢

  • 阿勒巴昔哈河

    即今黑龙江省漠河县东北之额木尔河。民国《黑龙江志稿》卷4:“额穆尔河,一作厄牧勒,《清统志》作勒木里,《提纲》作厄母里,旧档作阿木尔,《中外舆图》作阿勒巴昔哈河。县(今漠河乡)南八十里。……又东北流十

  • 澬江

    即今湖南省资水。《明一统志》 卷63长沙府: 澬江 “在益阳县西南。有二源: 一出叙浦,一出新宁,至武冈合流东下,经宝庆府境,又五百余里至益阳县前,过沅江县入洞庭湖”。

  • 毋棳县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华宁县南境。王莽时改名有棳。三国蜀改西丰,西晋泰始五年(269)复为毋棳,属兴古郡。永嘉五年(311)属梁水郡。南朝梁末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云南省

  • 邢望

    在今陕西大荔县境。《晋书·姚泓载记》:东晋义熙十二年(416),羌人起兵反后秦,后秦将姚宣“弃李闰,南保邢望”,即此。十六国时地名。确地未详,疑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境。《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十二年(416

  • 下曲阳

    战国燕邑,在今河北晋州市西五里鼓城村。《战国策·燕策三》:燕使者见秦王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即此。汉置下曲阳县。古邑名。战国燕邑,后属赵。在今河北省晋州市西鼓城。《战国策·燕策

  • 保定道

    1914年由范阳道改置,属直隶省。治清苑县 (今河北保定市)。辖境约当今河北雄县、安新、高阳、蠡县、饶阳、武强、深州以西,涞源、易县、涞水、高碑店以南,赞皇、元氏、栾城、藁城、晋州、辛集以北地区。19

  • 槎牙山

    亦作槎枒山。在今安徽定远县西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21定远县: 槎牙山 “以山势巑屼而名”。《清一统志·定远府》: 槎枒山 “其山巉岩,顶有三叉,奇拔可爱,中有洞曰芝岩洞”。

  • 龙床滩

    在今四川南川市北凤嘴江(大溪河、鸭江)中。《舆地纪胜》卷180南平军:龙床滩“在隆化县北五十里。县有朱婆渡,滩面广百步,渡与龙床相近。古语云:‘龙床如拭,济舟必吉;龙床髣髴,济舟必没’,是语颇信”。

  • 雁门峡

    在今江西会昌县南。《清一统志·赣州府一》: 雁门峡 “在会昌县南一百二十里,羊角江所经。夹江两岸皆山,中列三石,江水分为三道,亦号三门峡,舟行甚险”。

  • 高唐驿

    在今四川巫山县西。《方舆纪要》 卷69巫山县: 高唐驿“在县治西。水驿也。《舆程记》: 江行自高唐驿而东,九十里至万流驿入湖广归州境,又七十里即巴东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