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塘墟
①即今广西武宣县西北三十五里二塘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武宣县图:西北有二塘墟。
②即今广西平乐县东四十里二塘镇。清王闿运《湘军志》卷11:咸丰七年(1857),蒋益沣“会师自恭城进,平乐寇用战艇依水通粮,筑屯平乐北二塘墟、沙子街,阻险自固……与(江)忠濬等分军,已绕二塘攻城南,忠濬缘水边屯城北”,遂克平乐。
①即今广西武宣县西北三十五里二塘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武宣县图:西北有二塘墟。
②即今广西平乐县东四十里二塘镇。清王闿运《湘军志》卷11:咸丰七年(1857),蒋益沣“会师自恭城进,平乐寇用战艇依水通粮,筑屯平乐北二塘墟、沙子街,阻险自固……与(江)忠濬等分军,已绕二塘攻城南,忠濬缘水边屯城北”,遂克平乐。
本春秋鄅国,后入鲁为启阳邑。在今山东临沂市北十五里鄅古城。《春秋》:哀公三年(前492),“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杜注:“今琅邪开阳县。”战国属楚。《荀子》:“楚有启阳。”西汉置县。春秋鄅国都
即今云南云县东北茂兰彝族布朗族乡。清 《乾隆内府舆图》: 云州东北有勐郎。
唐置,为带州羁縻州治所。旧治在营州界内。州陷契丹后,寄治于昌平县之清水店 (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境)。后废。
又作竹瓦寺。亦名卓瓦公巴。即今西藏察隅县北竹瓦根。清末刘赞廷《波密日记》:由波罗“七十五里至甲惹同宿,七十里至竹洼寺宿”。即此。“竹洼寺”,藏语意为众生寺。
在今安徽太和县北十里。《明史·地理志》:太和县有北原和巡检司。
战国秦邑,即今甘肃庆阳县。《汉书·西羌传》: 秦惠王时,“伐义渠,取郁郅”。即此。西汉置为郁郅县。古邑名。战国秦邑。在今甘肃省庆阳市。《后汉书·西羌传》:“秦伐义渠,取郁郅”,即此。西汉置为郁郅县。
在今四川黑水县东南。《旧唐书·地理志》: 悉州 “载初元年移治匪平川”。
清雍正八年(1730)置,属安顺府。治所即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913年改为归化县。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治今贵州省紫云县。属贵州安顺府。1913年降为县。
又名边吴泊、边河淀。在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南、北二边吴村一带。《宋史·河渠志五》:“自边吴淀西望长城口, 尚百余里, 皆山阜高仰,水不能至,契丹骑驰突,得此路足矣。”北宋明道末,引塘水开方田以防辽,“自边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即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民国《元江全属地志说明书》:“以礼社江得名,又以元代所命名,故称元江。”辖境约当今云南新平以南,元江、绿春以西,景洪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