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山摩崖石刻
云峰山又名文峰山。在今山东莱州市东南十五里。石刻多在突出岩石的侧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由山麓到极顶零星分布,共三十余处。大多为北魏书法家郑道昭手书。据《魏书·郑道昭传》 载:道昭字僖伯,少而好学,博览群书,称“一代文宗”。著名的“荥阳郑文公之碑”高2.8米,宽3.6米,为山中诸刻之冠。碑文记其父郑羲生前事略,长达一千三百余字。石刻书法谨严浑厚,虽属魏体,但近于楷书,具有从汉隶向楷书过渡的特点,为历代书法家、金石家所推崇。1988年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峰山又名文峰山。在今山东莱州市东南十五里。石刻多在突出岩石的侧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由山麓到极顶零星分布,共三十余处。大多为北魏书法家郑道昭手书。据《魏书·郑道昭传》 载:道昭字僖伯,少而好学,博览群书,称“一代文宗”。著名的“荥阳郑文公之碑”高2.8米,宽3.6米,为山中诸刻之冠。碑文记其父郑羲生前事略,长达一千三百余字。石刻书法谨严浑厚,虽属魏体,但近于楷书,具有从汉隶向楷书过渡的特点,为历代书法家、金石家所推崇。1988年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即今甘肃山丹县东南峡口村。《方舆纪要》卷63山丹卫:“石峡口,右卫东八十里。两峰相对,下有石井。今石峡口堡及石峡口驿,俱置于此。”
①东汉以安成县改名,属庐陵郡。治所在今江西安福县西严田乡东北竹山下。三国吴属安成郡。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名安复县。②北魏改安次县置,属燕郡。治所在今河北廊坊市西北古县村。后复改安次县。③南朝梁置,
①在今山西灵丘县东南。《水经· 滱水注》: “滱水自 (灵丘) 县南流入峡,谓之隘门,设隘于峡,以讥禁行旅。” 《元和志》 卷14灵丘县:“隘门山,亦曰隘口,在县东南十五里。壁立直上,层崖刺天,有石道
①在今河北遵化市南八里。《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 南龙山 “北又有北龙,两山相望,蜿蜒如龙”。②即今浙江瑞安市东南七十四里处之南龙头、北龙山岛。《方舆纪要》 卷94平阳县: 南龙山 “在县东海中。倭自
即天宁庄。今安徽桐城县东南天林乡。光绪《大清直省地舆全图》作天林店。
在今江西广昌县南。《明一统志》卷53建昌府:血木岭“在广昌县南一百二十里。旴水所出”。
即春秋时戎人泉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左传·僖公十一年》 杜注: “今伊阙北有泉亭。”即此。又称前亭、前城。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
①即来宾县。在今广西来宾县东北城厢。《元和志》卷37严州:来宾县“本乐沙县也,乾封二年为怀义县,天宝二年改曰来宾”。据《新唐书·地理志》:来宾县置于乾封二年(667),怀义当为来宾别名。②唐永淳元年(
即今甘肃武山县东大南门河。《水经·渭水注》: “渭水又东,有落门西山东流,三府谷水注之,三川统 一,东北流注于渭水。” 《元和志》 卷39渭州陇西县: “落门水出县东南落门谷。” 《明史·地理志》 伏
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白马关乡东南。 《寰宇记》 卷83罗江县: 罗山 “在县西南十里。 故老相传云: 罗公远曾隐于此。山有洞,号真人宫”。清嘉庆 《罗江县志》 卷5: 罗璝山在 “县南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