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濛山
①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南八十里。《清一统志·泽州府》:云濛山“峭壁危岩,有石龛,鸟道可通”。
②在今浙江淳安县(排岭镇)西南四十里。宋《淳熙严州图经》卷3淳安县:云濛山“在县南十八里。高五百丈,周围七十里,出众山之上。天欲雨,先见云雾滃然濛其上,故以名”。
①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南八十里。《清一统志·泽州府》:云濛山“峭壁危岩,有石龛,鸟道可通”。
②在今浙江淳安县(排岭镇)西南四十里。宋《淳熙严州图经》卷3淳安县:云濛山“在县南十八里。高五百丈,周围七十里,出众山之上。天欲雨,先见云雾滃然濛其上,故以名”。
即今湖北仙桃市东南五十里西流河镇。民国《湖北通志》卷33《乡镇》:沔阳州(治所在今市西南沔城镇)东乡有“西牛(流)河”。在湖北省仙桃市东部。面积195平方千米。人口9.7万。镇人民政府驻西流河,人口2
即今四川资阳市东南五隍镇。清光绪《资州志》卷3资阳县:万寿场“即五皇场,在县八十里”。民国《资阳县志稿》卷1:伍隍场“以有五隍庙得名。旧名万寿场,亦以万寺庙得名。……明代旧场”。
在东汉都城雒阳北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内。与南宫相对。《后汉书·光武帝纪》注引蔡质 《汉典职仪》 曰: “南宫至北宫,中央作大屋,复道,三道行,天子从中道,从官夹左右,十步一卫。两宫相去七里。”
在今江苏溧阳市西。《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府溧阳县: 茭山在 “县西六里。东西石壁削成,上有龙潭”。
即今陕西镇安县东南米粮镇。清魏源《圣武记》卷9:嘉庆三年(1798),“贼(指白莲教徒)溃遁五郎,为乡勇所遏,东趋镇安。德楞泰驰赴米粮川,扼其赴山阳之路”。
在今福建晋江市南罗山乡苏内村北。草庵依崖而筑,原为草构,元代时改为石筑仿木建筑结构。庵面宽三间,单檐歇山顶。庵内崖壁上圆拱形佛龛,内雕摩尼光佛一躯,像高1.5米,宽0.8米。其背光雕出光焰四射的纹样,
在今广西防城港市西。《方舆纪要》 卷104钦州 “横山” 条内: 招远山 “本名滩凌山。山高耸。正统五年,御史朱鉴陟此山,招叛民黄金广,建旗于上,因改今名”。
清改南丹卫置,属广西提督。都司驻上林县三里(今广西上林县东北六十里三里镇),并分驻州同。乾隆三年(1738)改设县丞。后废。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东北三里镇。明万历三年(1575年)设思恩参将驻守于
北宋置,属眉山县。在今四川眉山县东南复兴乡 (复兴场)。
金置,属南唐县。即今山东高唐县南三十里南镇。(1)古镇名。即今山东省高唐县南南镇。《金史·地理志》高唐县有灵城镇,即此。(2)今镇名。(1)在安徽省灵璧县东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