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州
元泰定二年(1325)前改云龙甸军民总管府置,属大理路。治所在今云南云龙县西南四十二里旧州。《云南备征志》卷19载王凤文《云龙记往序》:“其名得之浪洽江,江为蒙诏时四渎之一,或曰江上夜覆云雾,晨则渐升如龙。”明、清属大理府,正统间一度属蒙化府。崇祯二年(1629)迁治雒马井(今云龙县南十七里宝丰)。1913年废为县。
元泰定以前改云龙甸军民府置,治今云南省云龙县西南旧州。属大理路。明崇祯中徙治今县南宝丰。属大理府。1913年废州改县。
元泰定二年(1325)前改云龙甸军民总管府置,属大理路。治所在今云南云龙县西南四十二里旧州。《云南备征志》卷19载王凤文《云龙记往序》:“其名得之浪洽江,江为蒙诏时四渎之一,或曰江上夜覆云雾,晨则渐升如龙。”明、清属大理府,正统间一度属蒙化府。崇祯二年(1629)迁治雒马井(今云龙县南十七里宝丰)。1913年废为县。
元泰定以前改云龙甸军民府置,治今云南省云龙县西南旧州。属大理路。明崇祯中徙治今县南宝丰。属大理府。1913年废州改县。
又称铜瓦寺。在今云南昆明市东北十四里鸣凤山。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 系仿湖北武当山金殿样式铸造, 称太和宫。崇祯十年(1637)殿被移往宾川鸡足山。现存金殿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在殿中横
在今陕西丹凤县西。《左传》:哀公四年(前491),楚“左师军于菟和,右师军于仓野”。杜注:“苍野在上雒县。”春秋戎地,后入晋、楚。在今陕西省商州市东。《左传》哀公四年(前491年):楚谋北方,“右师军
亦名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嘎顺淖尔和苏泊淖尔一带。《元史·地理志》:“亦集乃路在甘州北一千五百里,城东北有大泽,西北俱接沙碛。”
宋大理置,属石城郡。在今云南罗平县南二十五里阿邦村北的山上。《元史·地理志》 罗雄州: “俗传盘瓠六男,其一曰蒙由丘,后裔有罗雄者居此甸。至其孙普恐,名其部曰罗雄。” 元改罗雄州。大理后期于塔敝纳夷甸
在今湖北郧县东。《寰宇记》 卷143郧乡县: 兜牟山 “在县东十里。即汉中郡与南阳郡分界处”。
元太宗七年 (1235) 改东夏国南京置,属开元路。治所在南京城 (今吉林延吉市东十五里城子山古城,一说在今朝鲜会宁西云头城)。辖境约当今吉林图门江流域一带。后废。蒙古太宗七年(1235年)置,治今吉
1915年置,属黑龙江省。治所在铁山包 (今黑龙江省铁力市)。1931年改为铁骊县。1915年置,治铁山包(今黑龙江铁力市铁力镇)。以唐渤海政权铁利府、辽铁骊部为名。1933年升铁骊县。
即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南清潭村。《明史·地理志》 思恩县: “旧治在环江洲。永乐末,迁于清潭村。”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南清潭。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移思恩县治此。
在今湖南津市市南。《舆地纪胜》 卷70澧州: 药山 “在澧阳县南八十里。昔多芍药,故名”。明 《寰宇通志》 卷57常德府: 药山 “唐僧惟俨道场。刺史李翱曾访之”。
明洪武八年(1375)置,属西宁卫,为羁縻卫。治所在帖儿谷(今青海茫崖行政委员会驻地花土沟镇西南朵斯乡一带)。旋废。永乐四年(1406)复置,嘉靖初废。明洪武八年(1375年)以撒里畏兀儿地置,约在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