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名山
即今湖北红安县东南五云山。《清一统志·黄州府一》:五名山“在黄安县东南二十里。其阴列山如屏,其阳凹嵌如屋,迤而西,有峰如盖,群山合沓,状如窝然。俗因名天窝。林泉木石最为幽胜,中有腴田十余亩,窝内隆冬不寒,盛夏不暑。明嘉靖中,知府周思九改曰五云山”。
在天津市蓟县西北部。因由庙岭、礓石岭、南天门西岭、南天门东岭、凤凰尾巴岭五岭组成得名;一说为五代晋窦燕山于此教五子成名得名。山体由白云岩、灰岩等构成。主峰海拔241米。山上昔有玉皇庙三霄(清霄、碧霄、云霄)及娘娘庙,今存遗址。有公路经此。
即今湖北红安县东南五云山。《清一统志·黄州府一》:五名山“在黄安县东南二十里。其阴列山如屏,其阳凹嵌如屋,迤而西,有峰如盖,群山合沓,状如窝然。俗因名天窝。林泉木石最为幽胜,中有腴田十余亩,窝内隆冬不寒,盛夏不暑。明嘉靖中,知府周思九改曰五云山”。
在天津市蓟县西北部。因由庙岭、礓石岭、南天门西岭、南天门东岭、凤凰尾巴岭五岭组成得名;一说为五代晋窦燕山于此教五子成名得名。山体由白云岩、灰岩等构成。主峰海拔241米。山上昔有玉皇庙三霄(清霄、碧霄、云霄)及娘娘庙,今存遗址。有公路经此。
自今河北滦平县东北双头山,东北至承德市西北大庙。长22.6公里。为锦古铁路支线。日伪于1942年建成。1945年拆除。
1949年2月当地解放后由六安县城区析置,属江淮解放区。治所即今安徽六安市。同年4月改属皖北行署区。5月裁撤,并入六安县。1978年复设六安市。
西汉置,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南汤阴县东北故城村。《汉书·地理志》 注引应劭曰:“陈留有外黄, 故加内云。”东魏天平初废。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属相州。移治今内黄县西二十里旧县。大业初属汲郡。唐属相州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南阳县置,属伊州。治所在今河南郏县西北。大业初属襄城郡,四年(608) 废入郏城县。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属汝州,贞观元年 (627) 废。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
一作西平关。明置,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县南三十里。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1《边防记》:“《四夷考》曰:南路自西宁关起以至平定关,河东大姓属牛毛土官管辖,河西小姓属羊毛土官管辖,即《志》所谓牛脑、羊
唐天宝前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宝兴县境。后废。
一名陡阳关。在今安徽和县西北四十里,陡山北。《方舆纪要》卷29和州:“斗焰关在州西北四十里。其地有斗焰山,亦名陡阳山。巍然峻绝,一径中开。明初取和阳,遣张天祐等将奇兵出陡阳关,进薄小西门,遂克之,即此
清代称周家庄堡。即今山东高密市西北六十里周戈庄乡。
亦作曲薛兀儿泽、曲笑儿泽。元汪罕夏季驻地之一。在今蒙古国和林格尔东南。
元改路程州置,属来安路。治所即今广西田林县西北潞城。明废。元以宋邕州右江道路程羁縻州改名,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西北潞城。属来安路。明洪武七年(1374年)废入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