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尺道

五尺道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加强中原地区与西南各族间的联系而开筑的一条从蜀地通往云贵高原的重要道路。《史记·西南夷列传》 载:“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五尺道在郎州。颜师古云,其处险扼,故道才广五尺。如淳云,道广五尺。”五尺道即因道宽五尺而得名。从今四川宜宾市西南行,经高县、筠连,云南盐津、昭通、宣威,南抵曲靖。由此东通当时的夜郎,往西可达滇、昆明。此道为汉武帝时唐蒙所修治的通西南夷道和隋唐时代石门路的前身。


古道路名。北起今四川省宜宾市,南抵今云南省曲靖市。秦灭六国后为加强中原与西南各族间的联系,开筑的一条从今四川盆地通往云贵高原的重要通道。因道宽五尺得名。当即汉唐蒙所开凿的西南夷道和隋、唐石门道的前身。


猜你喜欢

  • 博浪沙

    又作博狼沙。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关。《史记·留侯世家》: “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索隐》: 服虔云,“地在阳武南”。又称博狼沙。在河南省原阳县城东关。为汉初大臣张良(?—前

  • 摸天岭

    在今福建古田县东。《方舆纪要》 卷96古田县: 摸天岭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纡回峻绝,南滨大江,由陆路趋延津者道出于此。石磴崎岖,最为艰险”。

  • 缅宁厅

    清乾隆十二年 (1747) 改孟缅长官司置,属顺宁府。治所即今云南临沧县。1913年废为缅宁县。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改猛缅长官司置,治今云南省临沧市。属顺宁府。1913年废厅改缅宁县。

  • 南凉

    十六国之一。东晋隆安元年 (397) 河西鲜卑贵族秃发乌孤称西平王,建都西平 (今青海西宁市),三年 (399) 迁都乐都 (今青海乐都县),史称南凉。有今甘肃西部和青海一部分地,义熙十年(414)

  • 封禅寺

    原名独居寺。唐开元十七年 (729) 改名封禅寺。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隅。《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 开运三年 (946) 十二月,辽兵入东京,晋降,“百官宿封禅寺”。又,《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

  • 八方泊

    在今山东惠民县西北五里。《清一统志·武定府》:八方泊,“凡经雨潦,西南商河县界之水,自沙河镇来注;东南府城北壕之水, 自北关来注于泊。泊北有遥堤,穴为水道,达于阳信县界,截河东流,经沾化北青泥沟入海”

  • 雷公岭

    在今广东信宜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04信宜县: 雷公岭 “在县东北百里。山空洞,雷鸣则涧谷响应”。

  • 兴隆县

    ①北宋政和四年(1114)置,为隆州治。治所在今广西东兰县南。宣和三年(1121)废。②1930年由遵化、密云、蓟县析置,属河北省。治所即今河北兴隆县。1949年划归热河省。1956年属河北省。③19

  • 美阳关

    在今陕西武功县 (普集镇) 西北武功镇北七里。《后汉书·梁慬传》: 永初二年 (108),“慬金城,闻羌转寇三辅,逼近园陵,即引兵赴击之,转战武功美阳关”。即此。

  • 宁边县

    金正隆三年(1158)置,为宁边州治。治所在今内蒙古清水河县西南窑沟乡下城湾古城。蒙古至元二年(1265)改属武州,四年废。古县名。金正隆三年(1158年)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西南下城湾。为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