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桥
在今江西高安县城东,跨锦江西岸。《方舆纪要》卷84瑞州府高安县:仁济桥“在府治东。旧有浮桥,宋淳熙十二年,改建石桥于两岸。作石堤以摄悍流,垒八墩于深渊,以酾水势。墩之上架木为梁,甃以石版。梁之上覆以厦屋六十余间,往来者便之。后修废不一,元季毁于兵燹。明弘治九年,因旧址复建,长数十丈,屹为津要”。《清一统志·瑞州府》:仁济桥“在府治东。宋淳祐中建,名惠政。元大德中重修,改名。赵孟頫记,本朝康熙六年重建”。
在今江西高安县城东,跨锦江西岸。《方舆纪要》卷84瑞州府高安县:仁济桥“在府治东。旧有浮桥,宋淳熙十二年,改建石桥于两岸。作石堤以摄悍流,垒八墩于深渊,以酾水势。墩之上架木为梁,甃以石版。梁之上覆以厦屋六十余间,往来者便之。后修废不一,元季毁于兵燹。明弘治九年,因旧址复建,长数十丈,屹为津要”。《清一统志·瑞州府》:仁济桥“在府治东。宋淳祐中建,名惠政。元大德中重修,改名。赵孟頫记,本朝康熙六年重建”。
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八十里。《新唐书·地理志》 广州新会县: “以南海郡之新会、义宁二县置冈州新会郡,以地有金冈以名州。” 《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新会县: 金冈山,“其地产金,下有淘金坑,傍皆沃壤,
一名哥基川。即今陕西延川县北秀延河。《寰宇记》卷36.延川县:“吐延水在县北, 自绥州绥德县及蕃界来”,流入黄河。
清顺治十八年(1661)置,属罗城县。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南。《清一统志·柳州府》:中峒隘“在罗城县西南三十里。路通庆远,环隘皆山”。
亦作巄山。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三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8蒙化府:龙图山“初,蒙氏龙伽独者,以唐贞观间将其子细奴逻自哀牢而东迁,居其上,部众日盛。高宗时,细
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无锡县: 青祈渰,“ 《志》 云,梁溪迤逦而南,至城西南二里孤渎口,分二派: 西为大渲,东为小渲,中为平壤,又南二十里至青祈渰合流,昔时渰广二十里,袤
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西。《方舆纪要》卷115嶍峨县:三元洞在“县西十五里。两山并峙,东西二门高十余丈。洞分三层,可容一二百人”。在云南省文山县城西、西华山悬崖绝壁上。为一天然秀丽而险峻的溶洞,有并列
明洪武九年(1376)置,治所在南昌府(今江西南昌市)。辖境北至今江西九江市,东至今江西玉山县,南至今江西安远县,西至今江西永宁县。其范围约当今江西全省之地。清为江西省。见“江西省”。
在今四川双流县东。清嘉庆《四川通志》卷31双流县:迎春桥,“《县志》:在县东二里。省南冲衢。北源新开河,南合杨柳河。乾隆七年重修”。
一作浑楚鄂帕山口。即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南喀喇昆仑山之红其拉甫达坂。其南为克什米尔。清宣统《新疆图志》卷9:红孜纳普达坂“通坎巨堤”。
在今广东顺德市西北四十六里黄连村。明万历《广东通志》卷16:顺德县有“黄连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