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介休县

介休县

①西晋改界休县置,属西河国。治所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十五里。后废。北魏太和八年(484)复置,属西河郡。移治今介休市。北周废。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平昌县为介休县,属介州。治所即今介休市。大业初属西河郡。义宁元年(617)为介休郡治。唐武德元年(618)改为介州治,贞观元年(627)改属汾州。明属汾州府。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1930年直属山西省。1992年改设介休市。

②北魏永安中侨置,属五城侨郡。治所不详。武定五年(547)徙治汲郡陈城(今河南卫辉市)附近。北齐废。


古旧县名。西晋改界休县置,治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属西河国。后废。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复置,移治今市,属西河郡。北周废介休入平昌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平昌县为介休县,仍属西河郡。1992年撤销,改设介休市。


猜你喜欢

  • 忠清庙

    又称伍子胥庙。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东南吴山上。相传春秋时吴国大臣伍子胥以忠死谏,成为 “随潮往来之鬼神”,后人遂立祠胥山 (即吴山),以为纪念。北宋大中祥符五年 (1012) 赐额 “忠清”,封英烈王,

  • 铜盘堤

    在今湖北咸宁市南。《方舆纪要》卷76咸宁县: 铜盘堤 “在县南六十里。有四门,各广二丈。蛮僚尝保聚于此”。

  • 勐 (猛) 泐

    宋大理置,属景昽。治所在景兰 (今云南景洪市东南郊曼景兰)。元改车里宣慰司。

  • 筇竹寺

    在今云南昆明市西北二十四里玉案山上。《元混一方舆胜览》: 玉案山 “在滇池西北,佛刹多,筇竹为最。寺僧修行极清苦,有终身不下山者”。《明一统志》 卷86云南府: 筇竹寺 “在玉案山。唐贞观初建。其寺深

  • 善应寺

    亦名翠微寺。在今北京西山八大处中第一处。位于翠微山西南隅平地上。明弘治十七年(1504) 建。清乾隆十四年 (1749) 改今名。明 《帝京景物略》 卷6: “善应寺,殿佛不结趺,高几危坐,仪如中土。

  • 铁翁城

    即镇江府内子城。在今江苏镇江市内。《方舆纪要》 卷25镇江府丹徒县 “京口” 条引 《城邑考》: “郡有子城,周六百三十步,即三国吴所筑,内外皆周甃以甓,号铁瓮城。晋郗鉴、王恭镇此,皆更为营缮。南唐末

  • 水阳江

    即今安徽南部青弋江支流水阳江。《舆地纪胜》卷19宁国府:水阳镇“南唐始曰水阳渡”。以经水阳镇, 因谓之水阳江。长江南岸支流。亦说为青弋江支流。在安徽省东南部。上源西津河源于绩溪县北部,北流至宁国市附近

  • 南昌山

    又名西山、散原山、厌原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太平御览》 卷48引 《豫章图经》: “南昌山者,吴王濞铸钱之山。时有夜光,遥望如火,以为铜之精光。” 《寰宇记》 卷106洪州南昌县: 南昌山 “在县西

  • 淮海府

    明太祖丁酉年 (1357) 改扬州路置,治所在江都县 (今江苏扬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北,宝应以南、仪征以东地。公元1361年改为维扬府。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以扬州府改名,治江都县(

  • 五圣场

    亦作五乘场。即今四川沐川县西民建乡(五圣场)。清光绪《屏山县志》卷下:“沐川场左走小路黑旦子四十里,越万山老林至五乘场,三十里至利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