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州
唐武德元年(618)改介休郡置,治所在介休县(今山西介休市)。辖境相当今山西介休市、平遥县境。贞观元年(627)废。
(1)北周以南朔州改置,治隰城县(今山西汾阳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汾阳、汾西、介休、孝义、离石等市县地。隋大业初改为西河郡。(2)唐武德元年(618年)以介休郡改置,治介休县(今山西介休市)。辖境相当介休郡。贞观元年(627年)废。
唐武德元年(618)改介休郡置,治所在介休县(今山西介休市)。辖境相当今山西介休市、平遥县境。贞观元年(627)废。
(1)北周以南朔州改置,治隰城县(今山西汾阳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汾阳、汾西、介休、孝义、离石等市县地。隋大业初改为西河郡。(2)唐武德元年(618年)以介休郡改置,治介休县(今山西介休市)。辖境相当介休郡。贞观元年(627年)废。
元初置临安广西道宣抚司,至顺二年 (1331) 升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兼管军万户府,属云南行省。于建水州 (即今云南建水县) 置司。领临安路、广西路、元江路及和泥路、彻里路。辖境约当今云南师宗、弥勒
即今朝鲜咸镜南、北道分界之摩天岭。《金史·世纪》:穆宗时,太祖“命胜管、醜阿等抚定乙离骨岭注阿门水之西诸部居民”。即此。
一名好阳河。即今河南灵宝市东北好阳河。《水经·河水注》: 曹水 “出南山,北径曹阳亭西。其水西北流入于河”。《史记·陈涉世家》: “周文败,走出关,止次曹阳。” 《索隐》: “小颜云,曹水之阳也。其水
即曲宗。在今西藏波密县东。
一名姑浦。即今安徽当涂县姑溪河。《元和志》 卷28当涂县: 姑熟水 “在县南二里,县名因此”。《寰宇记》 卷105当涂县: “此水经县市中过,按溪即因地以名之也。又按 《江源记》,姑浦口南岸立津关,讯
①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南六十里。上有禹庙。下有龙潭。《元史·睿宗传》: “拖雷既渡汉,金大将合达设伏二十余万于邓州之西,据隘待之。……及金人战于禹山。” 即此。②在今河南禹州市北。《方舆纪要》 卷47禹州
战国韩邑。即今河南林州市。《荀子·强国篇》: 秦地 “在韩者,逾常山乃有临虑”。古邑名。战国韩邑,后属秦。即今河南省林州市。《荀子·强国篇》:秦地东“在韩者,逾常山乃有临虑”,即此。西汉置隆虑县。
1934年伪满置,省会在延吉县(今吉林延吉市)。辖境相当今吉林延吉、龙井、和龙、安图、图们、珲春、汪清等市县地。1945年日军投降后废。
明代西藏阿里地区的译称。元代译称纳里速,宣政院在西藏地方置乌思藏纳里速宣慰使司。明代撤宣政院建制,置乌思藏都指挥使司以管理前、后藏地区; 洪武六年 (1373) 遣使往阿里招降,八年 (1375) 置
①即今甘肃西部疏勒河。因流经布隆吉尔城,故名。《清一统志·安西州》:南籍端水“按《舆图》及《新志》:今有苏赖河,亦名布隆吉尔河。发源靖逆卫南山,曰昌马河,北流转而西,经旧柳沟卫北,会十道沟水为苏赖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