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八十五里雅口乡。清为土都司驻地。洪宪元年(1916) 《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作大丫口。
在今江苏溧阳市南七十里。宋《景定建康志》卷17:石屋山“山西有铸剑坑。《旧志》云:吴王使欧冶子铸剑于此”。
即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隆化县境之伊逊河。《水经·濡水注》: 索头水 “北出索头川,南流,径广阳侨郡西,又南流注于濡水”。即此。
①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在汶江县(今四川茂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黑水县,邛崃山以东,岷山以南,北川、都江堰市以西地区。地节三年(前67)并入蜀郡。东汉建安末刘备复置,治所在绵虒县(今四川汶川
在今福建福州市北。《资治通鉴》: 五代晋天福四年 (939),闽王昶 “出北关,至梧桐岭”,为众所杀。即此。古山名。在今福建省福州市北。《资治通鉴》:五代晋天福四年(939年)闽王昶出北关,至梧桐岭,
亦作小孤山镇。即今安徽宿松县东南长江滨复兴镇。《明史·地理志》 宿松县:“有小姑山巡检司。”
即魏文帝甄皇后朝阳陵。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东西二灵芝村之间。《三国志·魏书·文昭甄后传》 载: 明帝太和四年 (230) 十 一月,“以后旧陵庳下,使 (甄) 像兼太尉,持节诣邺,昭告后土,十二月,改葬
隋开皇十三年(593)改蒙山县置,属邛州。治所即今四川名山县。《元和志》卷32名山县:“因县西北名山为名。”大业初属临邛郡。唐属雅州。明洪武十年(1377)废入雅州,十三年(1380)复置。清属雅州府
①三国吴置,属武陵郡。治所即今湖南汉寿县。唐属朗州。宋属鼎州,大观中改为辰阳县。南宋绍兴元年(1131)复为龙阳县,五年(1135)移治黄城砦(今汉寿县西),三十年(1160)复还故治,后属常德府。元
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置,属澄城郡。治所即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西魏改名朝邑县。古县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治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朝邑镇,属澄城郡。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名朝邑县。